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栏门(欄門)
(1). 北宋 汴京 娶妇的风俗之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迎客先回至儿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栏门。”
(2).栅栏门。 萧红 《生死场》十二:“还没走出栏门,他们就调笑那个女人。”
《漢語大詞典》:献生子(獻生子)
唐 宋 以来的一种民间风俗。在农历二月初一的中和节,以青囊盛五谷瓜果种子,互相赠送。新唐书·李泌传:“ 泌 谓:‘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民间以青囊盛百穀瓜果种相问遗,号为献生子。’”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二月朔日, 唐 宋 时谓之中和节,今虽不举,而民间犹以青囊盛五穀瓜果之种相遗,谓之献生子。”
《漢語大詞典》:收田鼓
收获时节用的鼓。古时风俗,于收获时击鼓,以示庆祝。 宋 梅尧臣 《村豪》诗:“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
《漢語大詞典》:奢薄
谓风俗奢侈,人情浇薄。 清 汪懋麟 《苦雨》诗:“而我归田来,物物费探讨。风土既奢薄,天时变寒燠。”
《漢語大詞典》:四新
指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和新习惯。例如:破四旧,立四新。
《国语辞典》:捡金(捡金)  拼音:jiǎn jīn
一种台湾地区风俗。将先人的遗骨捡起擦、晒后,装入骨坛的习俗。如:「父亲过世十年后,姊姊们决定给他捡金重起新墓。」
《国语辞典》:梦粱录(梦粱录)  拼音:mèng liáng lù
书名。南宋吴自牧作,二十卷,体例仿《东京梦华录》,此书内容大致记载南宋都城临安的风俗、建置、物产等,其中记杂技和说书部分为游艺小说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文字也很质朴。
《漢語大詞典》:迎喜神
迎拜喜神。旧时祈求吉祥的一种风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迎喜神》:“除夕接神以后,即为新年。於初次出房时,必迎喜神而拜之。”亦省称“ 迎喜 ”。 清 顾禄 清嘉录·山川坛迎喜:“大府择立春后丁日或壬日,喜神正南方,率标下弁卒,各陈队伍,张列兵器,迤邐至山川坛,迎祀喜神,谓之迎喜。”
《漢語大詞典》:迎年佩
唐 人迎新年的风俗。 宋 陶谷 清异录·药谱:“ 咸通 后士风尚於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人参、木香如豆样,时时倾出嚼吞之,至日出乃止,号迎年佩。”
《漢語大詞典》:繇俗
歌谣风俗。繇,通“ 謡 ”。犹言民风。汉书·李寻传:“揆山川变动,参人民繇俗。” 颜师古 注:“繇,读如謡同,繇俗者,谓若童謡及舆人之诵。”
《漢語大詞典》:祅俗
邪僻的风俗。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又疑是祅俗,丞大不悦。”
分類:邪僻风俗
《漢語大詞典》:襞方
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色丝,一名朱索,名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缀於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端午綵索:“裁色繒为方片,各案四色位而安之於衣,而黄繒居四色繒之中,以此缀诸衣上,以表蚕工之成,故名襞方。襞者,积而会之也;方者,各案其方以其色配之也。今人用綵线繫臂益文也。” 乌丙安 《民俗学丛话·〈五彩丝·粽子·龙舟〉》:“至于彩丝缠折方,正是荆楚岁时记所说:‘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
《漢語大詞典》:梵俗
古 印度 风俗。 唐 法琳 《九箴篇》:“苟令去兹冠冕,皂服披緇,弃我华风,远同梵俗,则不能兼通冠冕,便是智力不周。”
分類:印度风俗
《國語辭典》:观音素(觀音素)  拼音:guān yīn sù
民间相传观世音菩萨诞生、得道、升天的日子,分别是农历的二、六、九月的十九日,这三天都有热烈的庆祝活动。一般礼拜观音的人,从二月一日至十九日、六月一日至十九日、九月一日至十九日,都以斋戒沐浴来表示对观音的尊敬,这三次长素就称为「观音素」。如:「我吃的是观音素,明天就开斋。」
《漢語大詞典》:雕颜(雕顔)
谓额上刺花纹。古时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俗。《宋书·武帝纪中》:“遂乃三俘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迴首朝阳,沐浴玄泽。”参见“ 雕题 ”。
《國語辭典》:雕题(雕題)  拼音:diāo tí
一种古代蛮人的习俗。先在额上雕刻花纹,再涂以丹青。《管子。小匡》:「雕题,黑齿,荆夷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