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5,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不须
何须
须臾
须知
须眉
应须
直须
斯须
须弥
必须
须至
须是
要须
会须
底须
《國語辭典》:不须(不須)  拼音:bù xū
不要、不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念是读书辈,往长安拟欲应举。些少裹足,路途里欲得支费,望周全不须劫去。」《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母亲又交代他许多话,无非是挂念他姨母的套文,不须细表。」
《國語辭典》:何须(何須)  拼音:hé xū
为什么一定要。反诘语气,表示没有必要。《晋书。卷七九。列传。谢安》:「谢安从容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宋。贺铸〈临江仙。暂假临淮东道主〉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分類:何须何必
《國語辭典》:须臾(須臾)  拼音:xū yú
1.片刻、暂时。《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宋。苏轼〈舟中夜起〉诗:「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2.延年。《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
《國語辭典》:须知(須知)  拼音:xū zhī
1.应该知道,一定要知道。如:「须知人言可畏,凡事不可不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须知我是个寡居,要防生人眼,恐怕坏了名声。亦且拘拘束束,躲躲闪闪,怎能够像意?」《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这是个权宜之术。贤弟须知,塔尖上功德,休得固辞。」
2.为使人于某事项之程序及办法知所遵守者。如:「应考须知」、「国民生活须知」。
《漢語大詞典》:须知册(須知册)
旧时地方政府所编制的关于各部门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的便查手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各房务要照欵详门,册面签註明某房科造完某件须知册,册尾註明某年、月、日某房科某人,以便查览。”亦省称“ 须知 ”。 清 李渔 《比目鱼·假神》:“备写 并州 情状,这须知妙册不比寻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须知,乃一州县之政事大纲节目,无不备载,以其开卷可一览而得其塈也。”
《國語辭典》:须眉(須眉)  拼音:xū méi
胡须和眉毛。《汉书。卷六六。蔡义传》:「义为丞相时,年八十馀,短小无须眉,貌似老妪,行步俛偻,常两吏扶夹,乃能行。」也作「须眉」。
《國語辭典》:须眉(鬚眉)  拼音:xū méi
1.胡须和眉毛。《庄子。天道》:「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风冷须眉透骨寒,人在水晶宫里。」也作「须眉」。
2.比喻成年男子。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枉须眉不识人,却被俺女娘们笑破口。」《红楼梦》第一回:「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
《漢語大詞典》:须麋(鬚麋)
见“ 须眉 ”。
见“ 鬚眉 ”。
《國語辭典》:应须(應須)  拼音:yīng xū
应当、应该。唐。白居易〈游蓝田山卜居〉诗:「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老残游记》第一○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國語辭典》:直须(直須)  拼音:zhí xū
1.就该、正应当。唐。杜秋娘〈金缕衣〉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宋。欧阳修〈朝中措。平日阑槛倚晴空〉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2.竟须、还要。《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孔明变色曰:『子敬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
《國語辭典》:斯须(斯須)  拼音:sī xū
片刻、短暂的时间。《礼记。祭义》:「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唐。杜甫〈丹青引〉:「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分類:须臾片刻
《漢語大詞典》:须弥(須彌)
(1).见“ 须弥山 ”。
(2).信佛者泛指山。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國語辭典》:须弥山(須彌山)  拼音:xū mí shān
山名。须弥,胡语音译,意译妙高。古印度宇宙观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东面白银,北面黄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颇胝迦四宝构成。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居所。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之外为四大部洲,是佛教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也译作「修迷楼」、「须弥楼」、「苏迷卢」。
《國語辭典》:必须(必須)  拼音:bì xū
1.一定、必定。三国魏。嵇康 养生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他若不还时,必须连累足下。倘主公见罪,奈何?」
2.强调命令语气。如:「即使刮风下雨,你也必须来。」
《國語辭典》:须至(須至)  拼音:xū zhì
1.一定。宋。文同 吴公惠酒因谢诗:「须至开筵召佳客,为公连夜赏郫筒。」
2.公文的结尾用语。表示结束。如文凭则曰「须至文凭者」,护照则曰「须至护照者」。
《國語辭典》:须是(須是)  拼音:xū shì
1.一定是、必定是。唐。韦庄 令狐亭诗:「若非天上神仙宅,须是人间将相家。」《刘知远诸宫调。第一》:「老儿离庄院,料他家中须是豪强,衣服煞齐整。」
2.必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梅香媳妇在房帏,须是照管家计。」《水浒传》第五二回:「这里和他理论不得,须是京师也有大似他的。」
3.总是、终是。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第五来欢郎虽是未成人,……须是崔家后代孙。」元。杨显之《潇湘夜雨》第一折:「虽然俺心下有,我须是脸儿羞。」
4.本是。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须是读书人凌云豪气,偏遇这泼虔婆全无顾忌。」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你本是赵盾家堂上宾,我须是屠岸贾门下人。」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一出:「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
《漢語大詞典》:要须(要須)
(1).必须;需要。《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天下未寧,要须良臣以镇边境。”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然要须米微多,米少酒则不佳。” 宋 李纲 《又与张相公书》:“昨日得报,止遣水军屯 蘄阳 ,要须 九江 有兵与之相照应,乃为得策。”
(2).必定;总会。 唐 雍陶 《感兴》诗:“贫女貌非丑,要须缘嫁迟。” 宋 苏辙 《病后》诗:“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 清 顾炎武 《祖豫州闻鸡》诗:“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國語辭典》:会须(會須)  拼音:huì xū
1.恰逢需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2.应当。唐。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宋。柳永〈凤归云。向深秋〉词:「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也作「会当」。
《漢語大詞典》:底须(底須)
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分類:何须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