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7,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诺诺
顺令
唯阿
依随
顺治
苟徇
外顺
顺下
曲遂
违顺
顺物
顺意
从世
阳浮
向顺
《國語辭典》:诺诺(諾諾)  拼音:nuò nuò
连声答应的声音。表示顺从。《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漢語大詞典》:顺令(順令)
(1).遵循教令。史记·秦始皇本纪:“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又三月,以顺令率蒸民,增水坊,表火道。”
(2).顺从节令。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蚕功顺令,业著於青裳,蜃磨迎春,恩周於黛耜。”
《漢語大詞典》:唯阿
(1).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阿皆应诺声。后因以“唯阿”喻差别极小。宋书·蔡兴宗传:“率卫相去,唯阿之间。” 唐 刘禹锡 《〈送鸿举师游江西〉诗引》:“视予之仕,昔与今乃唯阿之差耳。”
(2).形容卑恭顺从。 明 唐顺之 《莆田林氏先墓表》:“嚘咿唯阿,苞苴承迎之行,可以无谴訶憎疾於人。” 李大钊 《真理之权威》:“吾为爱真理之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趋承此社会。”
《國語辭典》:依随(依隨)  拼音:yī suí
1.顺从。宋。柳永 驻马听。凤枕鸾帷词:「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也作「依从」。
2.跟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二出》:「被父母禁持,投东摸西,将一个表子依随。」
《國語辭典》:顺治(順治)  拼音:shùn zhì
1.顺应自然之理而治。《礼记。聘义》:「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
2.清朝世祖的年号(西元1644~1661)。
《漢語大詞典》:苟徇
亦作“ 苟狥 ”。 无原则地顺从。旧唐书·王求礼传:“此詿误之人,比无良吏教习,城池又不完固,为贼驱逼,苟徇图全,岂素有背叛之心哉!”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朋友》:“惟恐少有攖拂而取疎远,故随事苟徇而覬亲密。” 明 归有光 《论三区赋役水利书》:“先时言水利者不知本原,苟狥目前,修一港一浦以塞责而已。”
《漢語大詞典》:外顺(外順)
(1).外貌和顺。易·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礼记·乐记》:“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 孔颖达 疏:“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者,外貌和顺,故民不生易慢,此覆结外顺也。”隋书·李德林传:“皇帝内明外顺,经营区宇。”
(2).表面顺从。后汉书·陈龟传:“时 南匈奴 左部反乱, 龟 以单于不能制下,外顺内畔,促令自杀,坐徵下狱免。”
《漢語大詞典》:顺下(順下)
顺从的百姓。荀子·儒效:“人主用之,则埶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慤,必为顺下矣。” 杨倞 注:“必不为勃乱也。”
分類:顺从百姓
《漢語大詞典》:曲遂
曲意顺从。北史·元子思传:“臣 顺 专执,未为平道,先朝曲遂,岂是正法!”
分類:曲意顺从
《漢語大詞典》:违顺(違順)
(1).犹依违。指模棱、犹豫。宋书·裴方明传:“往年 氐 竖 杨难当 造为叛乱,俛首者众。其长史 杨万寿 、建节将军 姚宪 ,情不违顺,屡进矢言。” 宋 陈师道 《上苏公书》:“ 谢公 江海之士,违世絶俗乃其常耳。顾以别为难者,岂酣於富贵而习於违顺也耶?由是观之,以别为难,非士之正也。”
(2).违背与顺从。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夫事有曲直,人有违顺。”
《漢語大詞典》:顺物(順物)
谓顺从物理。太平御览卷九引 晋 杨泉 《物理论》:“气积自然,怒则飞沙扬砾,发屋拔树,喜则不摇枝动草,顺物布气,天地之性,自然之体也。” 宋 梅尧臣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
《漢語大詞典》:顺意(順意)
顺从心意。韩非子·诡使:“据法直言,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姦人,所以为上治也,而愈疏远;諂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史记·蒙恬列传“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 唐 司马贞 索隐:“ 蒙毅 言己少事 始皇 ,顺意因蒙幸,至 始皇 没世,可谓知上意。” 贺抒玉 《视察工作的时候》二:“一点不顺意,就拽住头发打,还不叫哭!”
《漢語大詞典》:从世(從世)
谓顺从时俗。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
《漢語大詞典》:阳浮(陽浮)
表面顺从。 宋 苏轼 《大臣论》下:“若夫智者则不然。内以自固其君子之交,而厚集其势;外以阳浮而不逆於小人之意,以待其间。”
分類:表面顺从
《國語辭典》:向顺(向順)  拼音:xiàng shùn
偏见、偏心。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三折:「阎神也有向顺,土地也不胡突,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这厮乔议论,有向顺,你道是官人只合做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