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典故
相关人物
养虎
相关人物
张良
陈平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例句
嗾獒翻丑正,养虎欲求全。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3~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一云姓虞氏。」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一云姓虞氏。」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
《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张良〉~2027~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柰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柰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柰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柰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漢語大詞典》:项羽堆(項羽堆)
《史记·项羽本纪》:“当此时, 彭越 数反 梁 地,絶 楚 粮食, 项王 患之。为高俎,置 太公 其上,告 汉王 曰:‘今不急下,吾烹 太公 。’”后因称此置 太公 之高坛为“项羽堆”。古址在今 河南 荥阳 东广武城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济水 又东逕 东广武城 北。 楚 项羽 城之, 汉 破 曹咎 , 羽 还 广武 ,为高坛置 太公 其上,曰:‘ 汉 不下,吾烹之。’ 高祖 不听,将害之。 项伯 曰:‘为天下者不顾家,但益怨耳。’ 羽 从之。今名其坛曰 项羽堆 。”《史记·项羽本纪》“为高俎,置 太公 其上”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东广武城 有高坛,即是 项羽 坐 太公 俎上者,今名 项羽堆 ,亦呼为 太公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七《河阴县》。
《國語辭典》:重瞳 拼音:chóng tóng
眼中有两个眸子。相传舜跟项羽都是重瞳。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以指舜或项羽。亦可比喻帝王。《红楼梦》第六四回:「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漢語大詞典》:重瞳子
亦作“ 重童子 ”。 谓目中有两个瞳人。旧时认为是一种异相、贵相。《史记·项羽本纪论》:“吾闻之 周生 曰‘ 舜 目盖重瞳子’,又闻 项羽 亦重瞳子。 羽 岂其苗裔邪?” 裴駰 集解引《尸子》:“ 舜 两眸子,是谓重瞳。”《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周生 亦有言,‘ 舜 盖重童子’, 项羽 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 颜师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聪明过人。”《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煜 字 重光 ……丰额、駢齿,一目重瞳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夫人 黄氏 先大夫之长女。生重瞳子,眉目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