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音准(音準)  拼音:yīn zhǔn
歌唱或乐器演奏中所发出的音高,能与一定乐律的音高相符。
《國語辭典》:噪音  拼音:zào yīn
1.声波的频率及强弱变化杂乱无规律,听起来令人感觉不悦。另声音响度超过法定标准也称为噪音。
2.嘈杂、刺耳的声音。如:「都市里的噪音常是造成人们重听的主因。
《漢語大詞典》:劫遌
形容声音高亢,节奏急促。文选·马融〈长笛赋〉:“牚拒劫遌,又足怪也。” 李善 注:“言声之相逆遌也。” 刘良 注:“声烈而繁,若相凌距以相击触,可谓奇怪者也。牚,凌;劫,击;遌,触也。”
《漢語大詞典》:哮哓(哮嘵)
形容声音高亢悠长。 宋 司马光 《白鹘图》诗:“倾身叠紺爪,吟啸何哮嘵!”
《漢語大詞典》:锐厉(鋭厲)
1.苛刻而严厉。 阿英 《小品文谈》:“这时候,因为革命青年、学者,很多的跑到 广东 ,而新闻的封锁政策,也愈加锐厉。”
2.尖利,声音高而刺耳。 王西彦 《母性》:“直到汽笛重行发出锐厉的鸣叫,列车又开始它无穷的历程。”
《國語辭典》:音阶(音階)  拼音:yīn jiē
以一音为基音,将其他音依高低次序排列而成的一组音列。为英语scale的意译。常见的有大、小调音阶,五声音阶等。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国语辞典》:移调乐器(移调乐器)  拼音:yí diào yuè qì
一种乐谱记载的音高与实际发出的音高(音乐会音高)不同的乐器。当移调乐器奏出一个记载为C音的音高时,将会发出一个不同于C音的音高;如在一个降B调单簧管的乐谱中记载为C调,演奏时为降B调。
《国语辞典》:音痴  拼音:yīn chī
没有能力分辨声音高低的人。
《國語辭典》:左嗓子  拼音:zuǒ sǎng zi
称嗓音不纯正为「左嗓子」。如:「音色好、音域宽的歌手,怎么会是左嗓子呢?」
《国语辞典》:倍律  拼音:bèi lǜ
中国传统音乐学中,以振动体(例如弦)的长度代表音高的标准。当振动体长度加长一倍,发出低八度的音,称为「倍律」。如黄钟倍律或倍黄钟,指比正黄钟律低八度的音。
《国语辞典》:摆云锣儿(摆云锣儿)  拼音:bǎi yún luó ér
云锣,一种打击乐器,按声音高低排列在木架上,每架锣数不等。「摆云锣儿」指像云锣排列在架上那样,把东西罗列得满地。如:「谁又在屋子里摆云锣儿?赶快收拾一下!」
《国语辞典》:连结线(连结线)  拼音:lián jié xiàn
Tie
乐谱符号名。连结两个相同音高音符的弧线。也称为「结合线」。
《國語辭典》:工尺谱(工尺譜)  拼音:gōng chě pǔ
一种中国记录乐谱的方法。约产生于隋唐时代,由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来。常见者用上、尺、工、凡、合、四、乙,依次记写七声。也称为「笛色谱」、「管色谱」。
《漢語大詞典》:高八度
声乐术语。指最高音调。常用来形容人说话的嗓音高。《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10期:“他喊过多少高八度的口号,然而他在实际工作中,却不喜欢浮夸。”《文汇月刊》1985年第3期:“﹝妈妈﹞又以高八度的嗓门说:‘真正皇帝不急急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