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53,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钟鼓
八音
天乐
音声
五音
郑卫
声乐
繁声
乐声
金奏
仙音
四上
六乐
凤音
声尘
《國語辭典》:钟鼓(鐘鼓)  拼音:zhōng gǔ
1.编钟、乐鼓等乐器的统称。《礼记。乐记》:「故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北周。庾信小园赋〉:「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2.古代用于军事的钟和鼓,是战场上的指挥器材。宋。苏轼教战守策〉:「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
《國語辭典》:八音  拼音:bā yīn
1.古代乐器分类,依制作材料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如钟属金,磬属石,琴、瑟属丝,箫、笛属竹,笙属匏,埙属土,鼓属革,柷、敔属木。《书经。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南朝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五色相宣,八音协畅。」
2.客家音乐的器乐合奏曲,多以唢呐为主旋律乐器。
《國語辭典》:天乐(天樂)  拼音:tiān lè
乐天之道。《庄子。天道》:「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分類:顺适天道
《漢語大詞典》:音声(音聲)
(1).乐音;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者,谓之闭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这等夜深,只听得岸上女人音声,好似我 倩女 小姐。” 闻一多 《红烛·红豆》:“听他跳激底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
《國語辭典》:五音  拼音:wǔ yīn
1.中国声乐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2.音韵学上指依唇、舌、齿、牙、喉五类声母发音部位划分的音。
《漢語大詞典》:郑卫(鄭衛)
(1).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与 卫国 的并称。《楚辞·招魂》:“ 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2).指 郑 卫 二国的音乐。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今弃叩缶击瓮而就 郑 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南史·萧惠基传:“自 宋 大明 以来,声伎所尚,多 郑 卫 ,而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唐 白居易 《邓鲂张彻落第》诗:“众耳喜 郑 卫 ,琴亦不改声。”
(3).指诗经中 郑国 、 卫国 的民间歌诗。 清 汪熷 《〈长生殿〉序》:“ 郑 卫 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4).古称 郑 卫 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城中奢淫过 郑 卫 ,城外艰苦逾 唐 魏 。”
《國語辭典》:声乐(聲樂)  拼音:shēng yuè
以人声歌唱为主的音乐。为英语vocal music的意译。其演唱方式分为独唱、重唱、齐唱和合唱四种,例如艺术歌曲、清唱剧、歌剧、音乐剧等。
《漢語大詞典》:繁声(繁聲)
(1).指浮靡的音乐。后汉书·伏湛宋弘等传论:“ 宋弘 止繁声,戒淫色,其有《关雎》之风乎!”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声色》:“至乃 郑卫 繁声,抑扬絶调,足使风云变动,性灵感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人情不能无所寄,而又不能使天下同出一途,《大雅》不多见,而繁声於是乎作矣。”
(2).繁杂的声音。 清 金农 《山中吉祥草忽尔吐花抽茎因赋转韵五字诗记之》:“涧风无繁声,逆鼻清香生。”
《国语辞典》:乐声(乐声)  拼音:yuè shēng
音乐。如:「远处传来悦耳的乐声。」
分类:乐声音乐
《國語辭典》:金奏  拼音:jīn zòu
击钟镈作为奏乐的节拍。《周礼。春官。钟师》:「凡祭祀奏缦乐,钟师掌金奏。」汉。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镈。」《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漢語大詞典》:仙音
(1).仙人所奏美妙的音乐。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九华天仙》:“ 恒娥 奏乐《簫韶》,有仙音异品,自然清脆。”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听宫娥《霓裳》调高,是仙音凡夫怎操?”
(2).指宫廷的音乐。 明 屠隆 《綵毫记·远谪夜郎》:“仙音一派飞龙近,香气先传近侍班。”
《漢語大詞典》:四上
(1).指四种上乘的音乐。楚辞·大招:“ 代 秦 郑 卫 ,鸣竽张只。 伏戏 《驾辩》, 楚 《劳商》只。謳和《扬阿》, 赵 簫倡只……四上竞气,极声变只。” 洪兴祖 补注:“四上,谓声之上者有四,谓 代 秦 郑 卫 之鸣竽也, 伏戏 之《驾辩》也, 楚 之《劳商》也, 赵 之簫也。”初学记卷十五引 南朝 梁 王暕 《观乐应诏》诗:“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一说:四、上,为笛色谱中两种音调。四即宫,上即商。“四上竞气,极声变只”,谓宫声由商而争上,至极而变。见 蒋骥 山带阁注楚辞·馀论下引 清 毛奇龄 竟山乐录
(2).指国君。吕氏春秋·知分:“践绳之节,四上之志, 三晋 之事,此天下之豪英。” 高诱 注:“践绳之节,正直也。四上,谓君也。卿、大夫、士与君为四,四者之中,君处其上,故曰四上之志。”
《國語辭典》:六乐(六樂)  拼音:liù yuè
黄帝以下六代的古乐。包括云门(黄帝之乐)、咸池(尧乐)、大韶(舜乐)、大夏(禹乐)、大濩(汤乐)、大武(武王之乐)。《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后泛指音乐。南朝宋。鲍照数名〉诗:「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
《漢語大詞典》:凤音(鳳音)
比喻美妙的音乐。多指笙箫等细乐。 南朝 梁 江淹 《灯赋》:“命綵女兮,饵丹砂而学凤音。”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映景星於初月,聆凤音於将晓。” 北齐 刘昼 新论·崇学:“ 崑 竹未断,则凤音不彰。”参见“ 凤吹 ”。
《國語辭典》:凤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箫等弦管乐。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八:「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分類:笙箫细乐
《漢語大詞典》:声尘(聲塵)
(1).佛教语。六尘之一。《圆觉经》:“善男子:根清浄故,色尘清浄;色清浄故,声尘清浄。”
(2).指世俗的音乐或娱乐等活动。 唐 白居易 《祭崔常侍文》:“辱为僚友三十餘年,又膳部房与公同声尘之游,定胶漆之分。” 宋 范成大 《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诗:“岂惟背声尘,亦自屏杯酌。”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一:“年来世事已参商,但有声尘尚未忘。”
(3).指名声。 南朝 梁 刘孝标 《自序》:“余声尘寂寞,世不吾知,魂魄一去,有同秋草。” 宋 李昉 《寄孟宾于》诗:“昔日声尘喧 洛 下,近年诗价满 江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