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哑场(啞場)
(1).冷场。谓出现无人发言的局面。 茅盾 《子夜》三:“ 王和甫 说完了以后,大家竟默然无言,哑场了好半晌。”
(2).戏剧舞台上,因剧情需要而出现暂停音乐或说白的场面。 夏衍 《心防》第一幕:“ 浩如 拿了传单,好象受了很大的冲击似地,望着熊熊地烧着大火的窗外。哑场一分钟后。”
《国语辞典》:摇滚乐(摇滚乐)  拼音:yáo gǔn yuè
音乐类型。Rock Music、Rock and Roll、Rock n' Roll中译名。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曲风狂热激烈,多即兴演出,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结合了当时流行的非裔美国人蓝调、乡村音乐、爵士乐、以及福音音乐。通常由显著的人声伴以吉他、鼓和贝斯演出,很多形态的摇滚乐也使用键盘乐器,如风琴、钢琴、电子琴或合成器及其他乐器,如:萨氏管、口琴、小提琴、笛、班究琴、口风琴或定音鼓等。著名的歌手有猫王(Elvis Presley)、披头四(The Beatles)等。简称为「摇滚」。
《國語辭典》:一倡三叹(一倡三歎)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1.一人唱歌,三人应和。《乐府诗集。卷一二。郊庙歌辞十二。周宗庙乐舞辞。肃雍舞》:「进旅退旅,皇舞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也作「三叹」、「一唱三叹」。
2.形容诗文优美宛转,韵味绵延。也作「一唱三叹」。
《漢語大詞典》:乡里迓鼓(鄉裏迓鼓)
乡间俗曲。亦自谦音乐的俚俗、不高明。《老残游记》第九回:“ 申公 在省城里,弹好琴的多着呢,何必听我们这个乡里迓鼓。” 戴鸿森 注:“乡里迓鼓,即‘村里迓鼓’, 元 曲曲牌名。‘迓鼓’原义当是‘衙鼓’,意思是乡里人仿效官衙排场,不伦不类,此处用来自谦音乐的俚俗,将为人见笑。”
《漢語大詞典》:冼星海
(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曾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至延安,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后病逝于莫斯科。作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四部,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以及交响曲《民族解放》、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
《國語辭典》:休止符  拼音:xiū zhǐ fú
五线谱中,表示音乐停顿或静止时间长短的符号。为英语rest的意译。如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等。
《國語辭典》:小夜曲  拼音:xiǎo yè qǔ
1.为乐曲的一种形式,编制自由,可歌唱或多为小型编制器乐曲。是一种欢快、明朗、典雅、质朴的乐曲。为英语Nachtmusik的意译。常为上流社会宴会助兴之用。
2.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爱情恋歌,流行于西班牙、义大利等国,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为英语serenade的意译。
《漢語大詞典》:邪音
不正而有害的音乐; 郑 卫 之音。荀子·乐论:“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 北齐 刘昼 新论·辩乐:“耳目不倾不邪,则邪音不入;邪音不入,则性情内和。”
分類:有害音乐
《国语辞典》: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拼音:mín zú yīn yuè
具有特定民族风格的音乐。
《国语辞典》:拍子记号(拍子记号)  拼音:pāi zi jì hào
音乐名词。乐曲拍子记号,简称为拍号。为英语time signature的义译。标示于乐谱的开始,为上下排列之阿拉伯数字,上者表示每小节拍数,下者表示拍子的基本单位。如3/4(读成三四拍),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
《国语辞典》:露天剧场(露天剧场)  拼音:lù tiān jù cháng
室外的戏剧、音乐表演场所。
《国语辞典》:流鱼出听(流鱼出听)  拼音:liú yú chū tīng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连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国语辞典》:孟德尔颂(孟德尔颂)  拼音:mèng dé ěr sòng
Felix Mendelssohn
人名。(西元1809~1847)德国作曲家,学于柏林音乐学校。作品风格优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作有序曲〈仲夏夜之梦〉,神剧《圣保罗》、《伊利亚》,交响曲〈义大利〉、〈苏格兰〉,小提琴协奏曲〈无言歌〉等。
《国语辞典》:糜糜之音  拼音:mí mí zhī yīn
颓废、色情、低级趣味的音乐。也作「靡靡之音」、「靡靡之乐」。
《国语辞典》:民俗曲艺(民俗曲艺)  拼音:mín sú qǔ yì
于民间产生,属于民族基层文化的音乐。参见「民俗音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