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靠山  拼音:kào shān
1.近山。如:「靠山的地方有户人家。」
2.人事上的奥援。如:「他上头有靠山,你不要去惹他!」
《國語辭典》:靠山  拼音:kào shan
比喻可依赖的人或集团。《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万一待他去了,没了靠山,考一个州县佐贰,读书一场,叫人老爷,磕头参见,这也就苦死人了。」《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我要撑这个场面,除非有个大阔人的靠山,人家方不能鄙薄我。」也作「靠主」。
《国语辞典》:靠山吃山  拼音:kào shān chī shān
比喻依赖所处的客观环境而生存。如:「这家商店位于火车站边,靠山吃山,专做来往旅客的生意。」
《國語辭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拼音:kào shān chī shān,kào shuǐ chī shuǐ
(谚语)比喻依赖所在地方的客观条件讨生活,或比喻从事什么行业就靠什么为生。如:「他家世居海边,全家人都有丰富的捕鱼经验。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点也没错。」《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做公的买卖,千钱赊不如八百现。」《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原来杞县知县,每年出息有十来万银子,那书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也是弄得一手好钱了。」
《國語辭典》:泰山  拼音:tài shān
1.山名。起于山东省胶州湾西南,横亘省境中部,尽于运河东岸。主峰在泰安县北,为五岳中的东岳。也称为「岱山」、「岱宗」、「岱岳」、「顶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别称。语出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上。泰山》:「玄宗见镒官位腾跳,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优人黄幡绰奏曰:『此乃泰山之力也。』因此以丈人为泰山。」
《國語辭典》:脚力(腳力)  拼音:jiǎo lì
1.传递文书、搬运货物、行李的人或牲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五。怪术》:「元和末,盐城脚力张俨递牒入京。」《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不用官府车辆,自己雇了脚力登车。」
2.步行的能耐。宋。苏轼 登玲珑山诗:「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宋。范成大 寒食郊行书事诗二首之二:「赏心添脚力,呼渡过溪东。」
3.根基、根底。《朱子语类。卷七。小学》:「如二十岁觉悟,便从二十岁立定脚力做去。」
4.脚钱。
《國語辭典》:奥主(奧主)  拼音:ào zhǔ
1.君主,国内之主。《左传。昭公十三》:「共有宠子,国有奥主,无施于民,无援于外。」
2.深沉知人的君主。《文选。陆机。五等论》:「上非奥主,下皆市人。」
《國語辭典》:靠背  拼音:kào bèi
1.椅背。如:「这张椅子的靠背是用藤条编成的。」
2.旧时床铺上供人倚靠的铺设物。《红楼梦》第三回:「正面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著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著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
3.旧时戏剧表演时,武将所披的铠甲。
《國語辭典》:靠把  拼音:kào bǎ
戏剧中表演作战时,武将披著铠甲开打称为「靠把」。
《國語辭典》:腰子  拼音:yāo zi
1.肾脏的俗称。参见「肾脏」条。《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或是猪腰子,或是猪肚子,倒也不断;医药是不消说。」
2.胆量。如:「你有腰子,就来比比!」
《漢語大詞典》:靠头(靠頭)
犹靠山。可以依靠的人。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何世雄 走了以后, 张金龙 没个靠头。”
分類:靠山依靠
《漢語大詞典》:腰杆(腰桿)
(1).腰部。 周立波 《第一夜》:“我站起来正想伸一伸腰杆,铁门打开了。” 张天民 等《创业》第一章四:“ 章易之 拿着那本旧杂志,挺着腰杆走出来。”
(2).借喻靠山,倚靠的力量。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他希望出来个腰杆子硬的人,给他出出这口窝囊气。” 欧阳山 《苦斗》五二:“如今社会上做事,只凭腰杆,不问头脑。”
《国语辞典》:泰山可倚  拼音:tài shān kě yǐ
比喻有力的靠山。《常语寻源。卷下。泰山可倚》引《天宝遗事》:「有劝进士张彖谒杨石相者,曰富贵可立致。彖曰:『人以国忠为泰山可倚,吾视之如冰山耳,若皎日既升,得无失所恃乎?』」
分类:有力靠山
《國語辭典》:有人  拼音:yǒu rén
有杰出不凡的人才。《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序》:「其馀即叙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晋氏之有人焉。」唐。韩愈〈兴元少尹房君墓志铭〉:「房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漢語大詞典》:城社
(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社,树枌榆。”
(2).代指城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自此二女频来,笑声常彻宵旦,因而城社悉闻。”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3).指邦国。后汉书·宦者传·曹节:“ 华容侯 朱瑀 知事觉露,祸及其身,遂兴造逆谋……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赏。”
(4).喻靠山(含贬义)。 唐 李邕 《又驳韦巨源谥议》:“託城社之固,乱皇家之基。”旧唐书·薛存诚传:“僧 鉴虚 者,自 贞元 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中官视 胤 眥裂,以重赂甘言诱藩臣以为城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行魘法者皆有邪神为城社,辗转撑拄,狱不能成。”参见“ 城狐社鼠 ”。
《國語辭典》: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以城墙为窝的狐狸,以土地庙为窝的老鼠。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善说》:「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何则?所托者然也。」比喻凭藉权势而肆意为恶的人。《晋书。卷四九。列传。谢鲲》:「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一出:「城狐社鼠,扰朝廷,毒闾阎。」也作「社鼠城狐」。
《漢語大詞典》:披山
开山。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有不顺者, 黄帝 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寧居。” 司马贞 索隐:“谓披山林草木而行以通道也。”一说,旁山,靠山。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披,他本亦作‘陂’字……陂者,旁其边之谓也。”
《國語辭典》:虎负嵎(虎負嵎)  拼音:hǔ fù yú
老虎凭据山凹险要的地方。比喻英雄割据一方。《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