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霹雳尖(霹靂尖)  拼音:pī lì jiān
石头名。《太平御览。卷七九七。四夷部。石尖》:「玄中记曰:『玉门之西南,羌之东,有一国,五六百户,无他事役。国中有山,山上有祠庙。国人每岁出石尖数千枚,输于庙中,名「霹雳尖」,以给霹雳所用。从春雷出而尖日减,至秋尖尽。』」
《漢語大詞典》:霹雳斧(霹靂斧)
传说中雷神打雷所用石斧。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霹雳石:“人閒往往见细石,赤色,形如小斧,谓之‘霹靂斧’,云:‘被霹靂处皆得此物。’……俗谓之‘霹靂楔’。” 明 陆琛 《愿丰堂漫书》:“雷若有象,则火毬近是霹靂斧。”
分類:雷神打雷
《漢語大詞典》:霹雳大仙(霹靂大仙)
传说中指雷电之神。《水浒传》楔子:“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 霹靂大仙 下降。”
分類:中指雷电
《分类字锦》:恐成霹雳(恐成霹雳)
韦应物 古剑行 夏云奔走雷阗阗,恐成霹雳飞上天。
分类:
《漢語大詞典》:辟历(辟歷)
即霹雳。辟,通“ 霹 ”。史记·天官书:“夫雷电、虾虹、辟歷、夜明者,阳气之动者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汉书·扬雄传上:“立歷天之旂,曳捎星之旃,辟歷列缺,吐火施鞭。”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长啸:“须臾,穹窿砰磕,雷鼓之音,忽復震骇,声如辟歷,观者莫不倾悚。”参见“ 霹靂 ”。
分類:霹雳
《國語辭典》:霹雳(霹靂)  拼音:pī lì
急而响的雷。唐。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红楼梦》第一回:「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也称为「落雷」。
《漢語大詞典》:敝裂
犹霹雳。 汉 王充 论衡·雷虚:“其魄然若敝裂者,椎所击之声也。”参见“ 霹靂 ”。
分類:霹雳
《國語辭典》:霹雳(霹靂)  拼音:pī lì
急而响的雷。唐。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红楼梦》第一回:「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也称为「落雷」。
《漢語大詞典》:襒裂
霹雳。
分類:霹雳
《漢語大詞典》:霹震
犹霹雳。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叶迁韶:“ 迁韶 於庭下大呼 雷五 ,时郡中方旱,日光猛炽,霹震一声,人皆颠沛。”
分類:霹雳前蜀
《國語辭典》:雷霆  拼音:léi tíng
1.洪大而急发的雷声。如:「忽然乌云密布,雷霆大作,下起倾盆大雨来。」《易经。系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2.比喻声威或怒气。《孙子。军争》:「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愿太尉息雷霆之怒。」
《國語辭典》:震霆  拼音:zhèn tíng
霹雳、疾雷。《汉书。卷五九。张衡传》:「丰隆軯其震霆兮,列缺晔其照夜。」唐。章怀太子。注:「震霆,霹雳也。」《文选。扬雄。长杨赋》:「疾如奔星,击如震霆。」
分類:霹雳
《漢語大詞典》:雷斧
(1).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雷州 人﹞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为禁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雷斧研铭:“余经 霅川 ,偶得数雷斧於耕夫。”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雪浪石》:“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王十朋 集注:“ 陈藏器 《本草》云:‘霹靂鉞,伺候震处,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亦有似斧刃者。’”
(2).形容器物制作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明 宋濂 《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3).谓雷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时 八里庄 三官庙 ,有雷击蝎虎一事, 安 问以物久通灵,多婴雷斧,岂长生亦造物所忌乎。”
《國語辭典》:霹雳车(霹靂車)  拼音:pī lì chē
神话传说中雷神的车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八。雷》:「夜半有人叩门云:『介休王暂借霹雳车,某日至介休收麦。』良久,有人应曰:『大王传语,霹雳车正忙,不及借。』」
《漢語大詞典》:疾霆
急遽发出的霹雳。后汉书·仲长统传:“暴风疾霆,不足以方其怒。” 明 宋濂 《演连珠》之十一:“盖闻旭日纔升於上元,则沉霾斯屏;疾霆或振於后土,则魑魅潜惊。”
《國語辭典》:霹雷  拼音:pī léi
急而响的雷。如:「天边突然响起一声霹雷。」
分類:霹雳响雷
《漢語大詞典》:雷霆炮
震雷,霹雳。 元 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天符帝敕难逃,顶门上飞下箇雷霆炮。不似恁那初及第时节綉球儿抛。”
分類:震雷霹雳
《漢語大詞典》:雷杼
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梭,故名。 宋 宋祁 《张亚子庙》诗:“鹿庖偿故约,雷杼验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