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震动(震動)  拼音:zhèn dòng
1.物体受了外力的影响而摇动。《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一时没有主意,见一颗大树在眼前,郭孝子扒上树去,又心里焦他再来咆哮震动。」
2.内心因受重大的刺激而撼动。《左传。昭公十八年》:「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吾身泯焉。」《后汉书。卷七○。荀彧传》:「布乘虚寇暴,震动人心。」
《漢語大詞典》:赫怒
盛怒。语本《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 汉 王粲 《从军》诗:“相公征 关 右,赫怒震天威。”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五:“自启衅端,果貽赫怒。” 茅盾 《追求》五:“ 朱女士 张大了眼,忧虑着这位博士的赫怒,但心里未尝不乐意 章秋柳 的将要受窘。”
分類:盛怒
《漢語大詞典》:震电(震電)
(1).电闪雷鸣。春秋·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魏书·北海王详传:“其夜暴风震电,拔其庭中桐树大十围,倒立本处。” 宋 叶适 《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是冬,震电大雪,冰厚尺餘。”
(2).喻盛怒。左传·昭公五年:“今君奋焉震电冯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 吴 知所备矣。” 清 冯桂芬 《与吉抚部书》:“若隐约其词,万一圣天子震电含怒,詰责主名,为事更大。”
(3).喻隆隆的车声。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轔。”
《漢語大詞典》:霆雷
(1).迅雷。比喻巨大的声威。梁书·武帝纪上:“治兵教战,则霆雷赫於万里。”
(2).喻盛怒。 清 顾炎武 《淮东》诗:“徬徨闕门前,一时下霆雷。法吏逢上意,罗织及婴孩。”
《國語辭典》:突怒  拼音:tú nù
高猛突出的样子。《文选。枚乘。七发》:「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唐。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邱记:「其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分類:突起盛怒
《漢語大詞典》:冯怒(馮怒)
盛怒;大怒。左传·昭公五年:“今君奋焉震电冯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 吴 知所备矣。” 杜预 注:“冯,盛也。”《楚辞·天问》:“ 康回 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新唐书·苏安恒传:“王者有容天下之量,故济其心;能进天下之善,故除其恶。不然,则神鬼冯怒,阴阳纷舛。”
分類:盛怒大怒
《漢語大詞典》:豪怒
犹盛怒。 宋 文同 《大雨》诗:“崩腾百川倒,豪怒一雷走。”
分類:盛怒
《漢語大詞典》:震愤(震憤)
盛怒。后汉书·张奂传:“海内默默,人怀震愤。”
分類:盛怒
《漢語大詞典》:穷怒(窮怒)
盛怒。后汉书·酷吏传序:“至於重文横入,为穷怒之所迁及者,亦何可胜言。”
分類:盛怒
《漢語大詞典》:赑怒(贔怒)
(1).盛怒。 汉 王粲 《七释》之五:“於是刚禽狡兽,惊厈跋扈,突围负阻,莫能婴御。乃使 晋 冯 、 鲁 卞 ,注其贔怒,徒搏熊豹,袒暴兕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沫水:“ 蜀郡 太守 李冰 凿平溷崖,河神贔怒, 冰 乃操刀入水,与神鬭。”
(2).形容气势壮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 清 沈彤 《游包山记》:“波涛贔怒,层飜叠涌。”
《國語辭典》:雷霆  拼音:léi tíng
1.洪大而急发的雷声。如:「忽然乌云密布,雷霆大作,下起倾盆大雨来。」《易经。系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2.比喻声威或怒气。《孙子。军争》:「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愿太尉息雷霆之怒。」
《國語辭典》:赫然  拼音:hè rán
1.光明、显耀的样子。《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神武赫然,威震八荒。」
2.发怒、生气的样子。《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
3.令人怵目惊心的样子。《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
《國語辭典》:震怒  拼音:zhèn nù
大怒。《书经。洪范》:「帝乃震怒。」《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阎王震怒,拍案大喝,张善友不觉惊醒。」
《高级汉语词典》:决眦
眼眶裂开;张眼瞪视
《國語辭典》:发青(發青)  拼音:fā qīng
因生气、恐惧或身体不适而使脸色改变。《老残游记》第五回:「只是觉得那人一面答话,那脸就渐渐发青,眼眶子就渐渐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