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6,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集句
赴集
召集
集韵
雁集
勾集
纠集
降集
集本
集会
御集
暴集
始集
夜集
追集
《國語辭典》:集句  拼音:jí jù
杂集古人句以成诗。如:「集句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王荆公暮年喜为集句,唐人号为四体。」
《漢語大詞典》:赴集
(1).前往聚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洗浴者,常有硫黄气,赴集者,常有百数。”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远近赴集,旬日间近万人。”
(2).犹赶集。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上市曰赴集。”
(3).指官吏前往任所。 宋 梅尧臣 《送白秀才福州省亲》诗:“固非远仕进,服期难赴集。”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常调之人,远授一职,已数千里,赴集又数千里,之官挈携妻孥,往復劳苦,必一周而在路。”
《國語辭典》:召集  拼音:zhào jí
1.通知人们聚集起来。《魏书。卷六四。列传。张彝》:「文明太后雅尚恭谨,因会次见其如此,遂召集百僚督责之。」《三国演义》第三回:「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
2.军事上为作战、补给、训练、演习、辅助战时勤务,以及点验或校阅等的需要,而实行的常备兵预备役、补充兵预备役与国民兵役等之集中。我国兵役法第三十八条中将召集区分为动员召集、临时召集、教育召集、勤务召集、点阅召集五种。
《国语辞典》:集韵(集韵)  拼音:jí yùn
书名。宋朝丁度、司马光等增修广韵而成,十卷。是书删广韵注文之冗者,颇见体裁;而多列重文,雅俗不辨,籀篆兼存,稍嫌芜杂;又删去重音之互注,使两收之字不明,则亦互有短长。
《骈字类编》:雁集(雁集)
唐 马戴 湘川吊舜 雁集蒹葭渚,猿啼雾露山。
《漢語大詞典》:勾集
召集。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逐社各置鼓一面,如有事故及盗贼,并须声鼓勾集。若寻常社内声鼓不到者,每次罚一百。”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每遇内宴前一月,教坊内勾集弟子小儿,习队舞、作乐、杂剧节次。”《元典章·户部二·长行马斟酌盘缠》:“今后诸路官吏遇省部勾集,若骑长行马,斟酌定立起发盘缠,骑舖马者不须应付。”
分類:召集
《國語辭典》:纠集(糾集)  拼音:jiū jí
聚集。如:「他负责纠集各路人马,以便前去救援。」也作「鸠集」、「鸠聚」。
《漢語大詞典》:降集
降落而聚集。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汉书·郊祀志下:“凤皇神爵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 唐 韩愈 《谴疟鬼》诗:“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降伏并收容。《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岁爰征, 郭淮 遁走,降集 氐 羌 ,兴復二郡。”
《漢語大詞典》:集本
(1).集子。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 少陵 有《避地》逸诗一首……题下公自注云:‘ 至德 三载丁酉作。’此则真 少陵 语也。今书市集本,并不见有。”
(2).聚集的资本。 清 胡燏棻 《上变法自强条陈疏》:“故往往集本同,而获利不等。”
《國語辭典》:集会(集會)  拼音:jí huì
1.集合、会聚。《史记。卷二四。乐书》:「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词,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众将皆来集会,欲再与曹操决战。」
2.聚集开会。如:「他们集会讨论如何拓展业务。」
《漢語大詞典》:御集
皇帝的文集。 明 文徵明 《跋宋高宗御制徽宗御集序》:“叙文一首,前有断简,后称臣称名,盖御製《徽宗御集序》也。”
分類:文集帝王
《漢語大詞典》:暴集
骤然聚集。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行潦暴集,江海不以为多。” 汉 蔡邕 《正交论》:“其论交也,曰富贵则人争趋之,贫贱则人争去之。是以君子慎人所以交己,审己所以交人,富贵则无暴集之客,贫贱则无弃旧之宾矣。”
分類:骤然聚集
《韵府拾遗 缉韵》:始集
宋书文帝纪胄子始集学业方兴自微言泯绝逝将千祀感事思人意有慨然
《国语辞典》:夜集  拼音:yè jí
山东省某地的市集由夜晚至拂晓方散,称为「夜集」。
《漢語大詞典》:追集
召集,征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士人团练,春夏放归,秋冬追集。”
分類:召集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