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障碍(障礙)  拼音:zhàng ài
1.阻碍。唐。白居易〈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诗:「但觉虚空无障碍,不知高下几由旬。」
2.阻碍通行的东西。如:「排除路中的障碍。」
《国语辞典》:障碍物(障碍物)  拼音:zhàng ài wù
1.妨碍通行的物品、设施。如:「路口有断木障碍物,不能通行。」
2.比喻阻碍进步的事物。如:「顽固陈旧的思想是妨碍成长的障碍物。」
《国语辞典》:障碍赛跑(障碍赛跑)  拼音:zhàng ài sài pǎo
一种径赛运动。在赛程中安插各种障碍,让选手通过。也称为「障碍竞走」。
《国语辞典》:凝血障碍(凝血障碍)  拼音:níng xiě zhàng ài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不足,而造成血液无法凝止的现象。
《国语辞典》:身心障碍(身心障碍)  拼音:shēn xīn zhàng ài
法律用语:(1)《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中的定义是:身心障碍者,指下列各款身体系统构造或功能,有损伤或不全导致显著偏离或丧失,影响其活动与参与社会生活,经医事、社会工作、特殊教育与职业辅导评量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鉴定及评估,领有身心障碍證明者。(2)《特殊教育法》中的定义则是:身心障碍指因生理或心理的障碍,经专业评估及鉴定具学习特殊需求,须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措施之协助者。
《国语辞典》: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  拼音:wú zhàng ài huán jìng
为肢体障碍者提供各种设施,以排除行动障碍的环境。例如无障碍人行步道系统、无障碍公共建筑物与活动场所、无障碍运输服务等。
《国语辞典》:听力障碍(听力障碍)  拼音:tīng lì zhàng ài
听力不佳,轻微的只是听不清楚细小和较远的声音,严重的几可失去听力。也称为「听障」、「重听」。
《国语辞典》:意识障碍(意识障碍)  拼音:yì shì zhàng ài
对外界事物与自身的辨识能力、反应能力减退或丧失。轻微的症状是意识模糊,严重时则全身失去反应。
《国语辞典》:发音障碍(发音障碍)  拼音:fā yīn zhàng ài
因发音器官异常、发音方法不正确或机能障碍,而引起发音混淆或无声音的现象,称为「发音障碍」。
《國語辭典》:崔嵬  拼音:cuī wéi
1.崎岖不平的山。亦泛指高山。《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宋。辛弃疾〈沁园春。有美人兮〉词:「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2.高峻、高大的样子。唐。李白 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杜甫〈古柏行〉:「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也作「磪嵬」。
3.比喻心中不平。宋。黄庭坚〈次韵子瞻武昌西山〉诗:「平生四海苏太史,酒浇不下胸崔嵬。」
《國語辭典》:藩篱(藩籬)  拼音:fán lí
1.用柴竹编成屏蔽的围墙,引申为保护防卫。汉。贾谊过秦论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固。」晋。陆机〈辩亡论上〉:「城地无藩篱之固,山川无阜之势。」
2.范围、边界。汉。贾谊 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也作「籓篱」。
《國語辭典》:铁壁(鐵壁)  拼音:tiě bì
比喻城壁极坚固。宋。徐积 和倪敦复诗:「金城不可破,铁壁不可夺。择交盖已定,言志亦已合。」
《漢語大詞典》:纤翳(纖翳)
(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是日,天宇晴霽,四顾无纤翳。” 明 刘基 《梁甫吟》:“谁谓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纤翳。”
(2).指事情的障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
《國語辭典》:窒碍(窒礙)  拼音:zhì ài
阻塞不通。《金史。卷八九。移刺慥传》:「通其窒碍,略其繁碎。」也作「滞碍」。
《漢語大詞典》:棘刺
(1).荆棘芒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列子·汤问:“ 飞卫 之矢先穷。 纪昌 遗一矢;既发, 飞卫 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 清 唐甄 潜书·全学:“士或遇蠭蠆而色变,触棘刺而失声。”
(2).喻刚直严正。晋书·崔洪传:“寻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丛生棘刺,来自 博陵 。在南为鷂,在北为鹰。’”
(3).喻障碍。 清 郑燮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一种新鲜活泼之气,宜场屋,利科名,即其人富贵福泽享用,自从容无棘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