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谷隐(谷隐)
林蕴上李相公书天下岩居谷隐之人悉皆有心但用与不用耳
《國語辭典》:隐括(隱括) 拼音:yǐn guā
隐含包括。《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漢語大詞典》:隐栝(隱栝)
亦作“ 隐括 ”。
(1).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韩非子·难势》:“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 奚仲 为车,不能成一轮。” 王先慎 集解:“ 张榜 本、 赵 本‘栝’作‘括’。”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揉曲曰隐,正方曰栝。”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俗非 唐 虞 之时,而世非 许由 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木箭必待隐栝而后成为轮矢,人也必须加以人工然后才成为善人。”
(2).引申为标准、规范。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议表》:“撰《律疏》三十卷,笔削已了,实三典之隐括,信百代之準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虽中庸史官,皆可勉副绳墨,粗就隐括。”
(3).矫正,修正。《后汉书·邓训传》:“ 训 考量隐括。” 李贤 注引《孙卿子》:“拘木必待隐括蒸揉然后直。”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母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徐彦 疏:“解云,隐谓隐审,括为检括,绳墨犹规矩也。”
(4).审度;查核。《后汉书·邓训传》:“ 建初 三年,拜 训 謁者,使监领其事。 训 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李贤 注:“隐审量括之也。”《梁书·武帝纪上》:“请自今选曹宜精隐括,依旧立簿,使冠履无爽,各实不违。”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阁下宜勉数日之劳,躬往隐括而发之,裁其价以予民。”
(5).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説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评〈离骚〉底作者》:“但《离骚》里面的话分明被隐括着的。”
(1).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韩非子·难势》:“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 奚仲 为车,不能成一轮。” 王先慎 集解:“ 张榜 本、 赵 本‘栝’作‘括’。”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揉曲曰隐,正方曰栝。”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俗非 唐 虞 之时,而世非 许由 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木箭必待隐栝而后成为轮矢,人也必须加以人工然后才成为善人。”
(2).引申为标准、规范。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议表》:“撰《律疏》三十卷,笔削已了,实三典之隐括,信百代之準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虽中庸史官,皆可勉副绳墨,粗就隐括。”
(3).矫正,修正。《后汉书·邓训传》:“ 训 考量隐括。” 李贤 注引《孙卿子》:“拘木必待隐括蒸揉然后直。”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母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徐彦 疏:“解云,隐谓隐审,括为检括,绳墨犹规矩也。”
(4).审度;查核。《后汉书·邓训传》:“ 建初 三年,拜 训 謁者,使监领其事。 训 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李贤 注:“隐审量括之也。”《梁书·武帝纪上》:“请自今选曹宜精隐括,依旧立簿,使冠履无爽,各实不违。”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阁下宜勉数日之劳,躬往隐括而发之,裁其价以予民。”
(5).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説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评〈离骚〉底作者》:“但《离骚》里面的话分明被隐括着的。”
《韵府拾遗 吻韵》:能隐(能隐)
仇池笔记戴嵩善画牛能隐能见
《漢語大詞典》:隐奥(隱奥)
隐晦深奥。《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躬自执卷受业焉,时发难问,穷於隐奥。” 清 朱克敬 《暝庵杂识》卷一:“逾年,则闻书声琅琅,至夜不息,书语隐奥不可解。”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书名僻愚,义旨隐奥。”
《漢語大詞典》:隐书(隱書)
旨意隐秘的书。多指道家之书。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道有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道有九真中经,老君之祕言也。” 唐 陆龟蒙 《和怀华阳润卿博士》之一:“几降真官授隐书, 洛公 曾到梦中无。” 宋 陆游 《宿黄仙观兵火焚荡之馀唯一殿突兀犹在黄仙盖与许旌阳同时飞升者》诗:“残年安得长来此,一椀松肪读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