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8,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费隐
逃禄
霞川
遁栖
居士屩
孤山鹤
虬盘
栖逸
龟曳尾
遗野
湖海志
盘阿
遁野
松友
行遁
《漢語大詞典》:费隐(費隱)
谓政治主张不同则隐居不仕。语本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 郑玄 注:“言可隐之节也。费犹佹也,道不费则仕。” 孔颖达 疏:“言君子之人,遭值乱世,道德违费,则隐而不仕;若道之不费,则当仕也。”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原道:“中和以性情言之,中庸以德行言之,费隐又以人物兼观之,此理之无乎不在,信手拈来,头头皆是,吁,其妙矣乎!” 清 魏源 《〈曾子章句〉序》:“不越户庭,明天察地,体用,费隐贯於一、不遗不御也。”
《漢語大詞典》:逃禄
(1).仕而不受禄。语本国语·楚语下:“昔 鬭子文 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 成王 闻 子文 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 子文 ,至於今令尹秩之。 成王 每出 子文 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復。”后汉书·何敞传:“今明公位尊任重,责深负大,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岂但 子文 逃禄, 公仪 退食之比哉!” 三国 魏 曹丕 《田畴辞封议》:“昔 薳敖 逃禄,传载其美。”
(2).指隐居不仕。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漢語大詞典》:霞川
指道士隐居之地。 元 程钜夫 《重送戴道士》诗:“霞川随处是,何必 武陵溪 。”
分類:道士隐居
《漢語大詞典》:遁栖(遁棲)
亦作“ 遁栖 ”。亦作“遯栖”。 隐伏;隐居。宋书·前废帝纪:“其有孝性忠节,幽居遯栖,信诚义行,廉正表俗……务加旌举,随才引擢。”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司空图》:“匪 夷 匪 惠 ,特忘反正之朝;载省载思,当徇遯栖之志。” 明 宋濂 《官岩院碑》:“若龙若象,遯栖无踪。” 孙枝蔚 《览古》诗 清 王西樵 评语:“《梁史》旧文不足据, 王禹偁 辨之详矣。此作足表遁栖之志。”
分類:隐伏隐居
《國語辭典》:居士屩  拼音:jū shì jué
唐隐士朱桃椎隐居山林,每织芒屩十双置于路中,用来和居民交换米茶过日,人称「居士屩」。典出《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朱桃椎传〉。后用来称隐士所穿的草鞋。
《漢語大詞典》:孤山鹤(孤山鶴)
宋 林逋 隐居 杭州 西湖 孤山 ,不娶无子,所居植梅畜鹤。事见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宋史·隐逸传上·林逋》、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后遂以“孤山鹤”为吟咏隐逸之典。 丁以布 《题西泠扶醉照片寄亚子用吹万韵》:“独醒我是 孤山 鹤,来伴花间醉八仙。”
《漢語大詞典》:虬盘(虬盤)
亦作“虯盘”。
(1).虬龙盘曲。亦喻怀才隐居。 唐 独孤授 《汉武帝射蛟赋》:“汹汹旭旭,虯盘龙骋。” 唐 元稹 《四皓庙》诗:“捨大以谋细,虬盘而蠖伸。”
(2).盘曲貌。 唐弢 《友谊的选择》:“ 广州 的榕树往往披挂着可以遮住几亩乃至几十亩田地的枝叶:老干虬盘,绿荫如盖。”
《漢語大詞典》:栖逸(棲逸)
隐居赋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篇。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送钱础日归锡山》词:“怜吾与汝,只年将五十,尚然栖逸。槊上功名难办取,且自弄他文笔。”
分類:隐居赋闲
《漢語大詞典》:龟曳尾(龜曳尾)
庄子·秋水:“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后遂用作典故,以“龟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龟曳尾於 暘谷 之泥,则钻灼之患不至。”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漢語大詞典》:遗野(遺野)
弃置未用,隐居荒野。 宋 范仲淹 《明堂赋》:“人曷幽而覆盆,贤曷惻而遗野。”
《漢語大詞典》:湖海志
隐居的志向。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钓车》:“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輈小。”
分類:隐居志向
《漢語大詞典》:盘阿(盤阿)
《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考槃在阿,硕人之薖。” 朱熹 集传:“考,成也;槃,盘桓之意。言成其隐处之室也。”后因以“盘阿”称避世隐居之处。 元 袁桷 《平章政事董某封赠三代制》之二:“具官 董某 曾祖母 李氏 盘阿共隐,饁亩如宾。”
分類:避世隐居
《漢語大詞典》:遁野
亦作“遯野”。 谓隐居民间。 清 阎尔梅 《戊申人日》诗:“遯野有情看拾翠,封侯无相写 凌烟 。”
《漢語大詞典》:松友
以松树为友。谓隐居避世。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今便灭影桂庭,神交松友。”
《漢語大詞典》:行遁
出走;逃去。谓避世隐居。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遯。” 蔡沉 集传:“去其位而逃遯於外。”明史·王艮廖昇等传赞:“若夫行遯诸贤,虽其姓字杂出於诸家传纪,未足徵言,而忠义奇节,人多乐道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