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浪用  拼音:làng yòng
随意花费而不知节制。如:「他只一味浪用,从不知储蓄存钱。」
《漢語大詞典》:贰端(貳端)
二端。谓随意作不同的解释。《汉书·宣帝纪》:“今则不然。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 颜师古 注:“析,分也。谓分破律条,妄生端绪,以出入人罪。”
《漢語大詞典》:胡觑(胡覷)
随意偷看。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堕钗灯影》:“玉天仙去也春光碎,这一双情眼呵,怎禁得许多胡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此 芙蓉城 七郎子新妇归寧,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覷。”
分類:随意偷看
《漢語大詞典》:趁笔(趁筆)
谓不假思索地随意书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西施:“世传 西施 随 范蠡 去,不见所出,只因 杜牧 ‘ 西子 下 姑苏 ,一舸逐 鴟夷 ’之句而附会也…… 杜牧 未精审,一时趁笔之过也。”《黑籍冤魂》第十五回:“好在格式写熟,趁笔写下去,谅也不会写错。”
分類:随意书写
《国语辞典》:涂写(涂写)  拼音:tú xiě
用笔在纸上随意书写。如:「你上课不专心,在纸上涂写些什么呀?」元。郑元祐〈题复见心清江行卷〉:「然可读者盖甚寡,由索之者非具眼,故虽涂写满卷,令人呕恶。」明。高濂《遵生八笺。卷一五。画家鉴赏真伪杂说》:「或儿女痴顽,用笔涂写,或灯下看玩,以致油污透骨。」
《漢語大詞典》:悲路穷(悲路窮)
三国 魏 阮籍 常独自驾车,随意奔驰,到了路的尽头,不能前进时,就大哭而回。见世说新语·栖逸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后用为哀叹没有出路的典故。 唐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诗:“弹琴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漢語大詞典》:嫚游(嫚遊)
犹漫游。随意遨游。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由斯而言,则 成帝 鱼服嫚游,乌集无度,虽外饰威重,而内肆轻薄,人君之望,不其缺如。”一本作“ 嫚游 ”。
《國語辭典》:闲耍(閑耍)  拼音:xián shuǎ
閒暇时以嬉戏为消遣。如:「黄昏时,村里的小孩都会到大榕树下闲耍。」
分類:随意游玩
《漢語大詞典》:通替棺
一种像抽屉一样可以随意开闭的棺木。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殷淑仪:“及薨,帝常思见之,遂为通替棺,欲见輒引替覩尸,如此积日,形色不异。”亦省称“ 通替 ”。 清 叶廷琯 《读朗玉弟〈湘烟小录〉缀成韵语代写哀思》诗之十四:“更无通替能相见,落叶哀蝉一哭中。”
《漢語大詞典》:杂笔(雜筆)
文体名。随意抒写,不拘形式的作品。北史·邢虯传:“所作碑颂杂笔三十餘篇。”隋书·经籍志四:“《前汉杂笔》十卷,《吴晋杂笔》九卷。”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集议必於朝,私议则於家,议犹是也,而为论著,説辨相益,遂成鼎足,杂笔所兼,三科并进矣。”
《漢語大詞典》:点厾
画家随意点染。是画花卉的一种技法。 清 朱象贤 《闻见偶录·没骨画》:“ 吴中 画花卉者,旧有二种。一曰点厾,一曰勾染。点厾者,随笔点抹,以成其花叶,甚不经意,自有生趣。”
《漢語大詞典》:谩约(謾約)
谓随意邀约。谩,通“ 漫 ”。《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 楚王 曰:‘寡人既是假王,谁教你请寡人来此?’ 襄公 曰:‘君之至此,亦是 鹿上 先有成议,非寡人之谩约也。’”
分類:随意邀约
《漢語大詞典》:漫味
随意玩味。 宋 岳珂 桯史·大小寒:“夜憇客邸,见壁间一诗,漫味语意,乃天族之试南宫者所作。”
分類:随意玩味
《國語辭典》:浪舌  拼音:làng shé
随意说说,指说话不算数。如:「他不过是浪舌一两句,是真是假,仍有待观察。」《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遂解下了龙凤绞绡直系,与了师师道:『朕语下为敕,岂有浪舌天子脱空佛?』」
分類:随意乱说
《漢語大詞典》:耍嘴
(1).卖弄口才。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一章:“‘我保你吃饭以前赶到!’赶车的打着喜诨。‘嘻!你看你多会耍嘴!半夜赶到,不也是吃饭以前到家吗?’那个叫 来凤 的姑娘说。”
(2).指随意说玩笑话。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 八戒 道:‘听你口气倒像是审问犯人一般。’老汉也不禁笑道:‘这和尚倒会耍嘴。’”
(3).谓光说不做。如:说得出就要做得到,光耍嘴顶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