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陶潜


《陶渊明集》卷六〈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例句

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 白居易 松斋自题

典故
元亮归来
 
投组归来
 
归去吟
 
归去篇
 
赋归去来
 
陶令去官
 
陶令几时归
 
陶令归去
 
陶令解龟
 
陶令赋归来
 
陶令辞彭泽
 
陶休
 
陶潜休官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潜少有高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陶渊明集》卷五〈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陶渊明集》卷五〈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暮春,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芸,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而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例句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 崔峒 送陆明府之盱眙

前贤未必全堪学,莫读当时归去篇。 方干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之一

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 李商隐 自贶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李群玉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杜甫 醉时歌

散员疏去未为贵,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题崔常侍济上别墅

潘郎作赋年,陶令辞官后。 皇甫冉 寄刘方平

云埋野艇吟归去,草没山田赋遂初。 罗隐 新安投所知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罗隐 曲江春感

茂陵久病书千卷,彭泽初归酒一瓢。 许浑 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

陶令何足录,彭泽归已迟。 顾况 拟古三首之三

典故
对南山
 
悠然对南山
 
看山悠悠
 
见南山

相关人物
陶潜


《陶渊明集》卷三〈饮酒二十首〉
〈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例句

林端忽见南山色,马上还吟陶令诗。 钱起 晚过横灞寄张蓝田

典故
书甲子,书年号
 
柴桑老子不推刘
 
陶处士是晋朝臣


《晋书》卷五十一〈皇甫谧列传〉~40~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秏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典故
三径松筠
 
三径荒
 
三径荒芜
 
三径菊花丛
 
三径蓬蒿
 
元亮径
 
松荒三径
 
松菊尚存
 
松菊径
 
松菊荒
 
柴桑三径
 
渊明三径
 
渊明松菊
 
耘锄三径
 
旧径既荒
 
芳草生三径
 
荒三径
 
菊松三径
 
陶令三径
 
陶潜三径
 
陶潜菊径

相关人物
陶潜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246~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其辞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例句

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王绩 田家三首

典故
一冠神武悬
 
挂冠神武
 
挂神武冠
 
挂衣冠神武
  
神武衣冠
 
衣冠挂神武
 
衣冠神武门

相关人物
陶弘景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897~
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所取焉。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及发,公卿祖之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典故
相关人物
陶安公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下
「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数行火术,一朝野,火燄上,紫色冲天。安公伏冶下求哀。须臾,有朱雀跃出冶上,曰:『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日,龙来,安公乘之东南而上。」

例句

同欢不可再,朝暮赤龙迎。 钱起 宴郁林观张道士房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钱起 药堂秋暮

典故
出而作入而息
 
尧民击壤
 
尧舜力
  
天子力
   
击壤世
 
击壤情
 
击壤乐
  
击壤讴
 
歌帝尧
 
歌击壤
 
知帝力
 
葛帝力
 
咏陶唐
 
颂虞唐

相关人物
 


《论衡校释》卷八〈艺增〉~388~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
《太平御览》卷八十〈皇王部五·帝尧陶唐氏〉~50~2~
《帝王世纪》曰:……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简释

击壤歌:称颂帝王治国有方。南朝陈张正见《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五章》之五:“幸承滥吹末,击壤自为歌。”


例句

击壤将何幸,裴回望九门。 崔枢 赐耆老布帛(一作张复元诗)

野洽如坻咏,途喧击壤讴。 李峤 晚秋喜雨

宁知帝王力,击壤自安贫。 李峤

壤歌唯海甸,画角自山楼。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苟伸击壤情,机事息秋豪。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 杨嗣复 仪凤

小臣空击壤,沧海是恩波。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多惭击壤曲,何以荅尧聪。 权德舆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赓歌禹功盛,击壤尧年丰。 武元衡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王维 偶然作六首之一

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 王维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之一

候时勤稼穑,击壤乐农功。 薛存诚 膏泽多丰年

击壤翁知否,吾皇即帝尧。 贯休 寿春进祝圣七首大兴三教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鲍防 元日早朝行(见鲍溶集旌旗以下。缺三字。下有断尔春风前。直如朱绳非尔姘二句。师旷以下句俱无。)

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 齐己 苦热行

典故
剪髻鬟
 
待宾截发
  
断发人
 
陶家客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贤媛〉~690~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典故
彭泽菊
 
把菊见南山
 
晋菊
  
东篱子
 
东篱菊
 
东篱陶令
 
渊明东篱
 
渊明菊
 
篱下先生
 
篱东菊
  
篱菊花
 
菊在陶家
 
菊姓陶
  
陶元亮菊
 
陶潜菊
   
陶诗黄金实
 
黄花东篱

相关人物
陶潜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三《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例句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 公乘亿 赋得秋菊有佳色

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 刘长卿 过湖南羊(一作来)处士别业

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司空图 五十

夕阳似照陶家菊,黄蝶无穷压故枝。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之十二

清诗既名朓,金菊亦姓陶。 孟郊 秋怀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钱卫中丞赴长水

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 广宣 九月菊花咏应制(一作清江诗)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李商隐

朝走安公枥上驹,暮伦陶令篱边菊。 李渤 喜淑弟再至为长歌

更爱疏篱下,繁霜湿菊丛。 李端 夜宴虢县张明府宅逢宇文评事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杜甫 秋尽

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皇甫曾 酬窦拾遗秋日见呈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 许浑 江上逢友人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郎士元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故山期采菊,秋水忆观鱼。 郎士元 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 钱起 九日田舍

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 齐己 早莺

典故
利如锥
 
钝锥

相关人物
梅陶
 
祖纳
 
钟雅


《晋书》卷六十二〈祖逖列传·(兄)祖纳〉~699~
时梅陶及钟雅数说馀事,纳辄困之,因曰:「君汝颍之士,利如锥;我幽冀之士,钝如槌。持我钝槌,捶君利锥,皆当摧矣。」

例句

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 杜牧 题桐叶

典故
卿去我欲睡
 
君醉我且归
 
容我醉时眠
 
我眠君且去
 
我眠君且归
  
醉欲眠
 
醉眠陶令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典故
相关人物
陶潜


《陶渊明集》卷二《归田园居五首》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例句

本不将心挂名利,亦无情意在樊笼。 李群玉 请告出春明门

典故
倦羽飞还
 
飞鸟倦未还
 
飞鸟知还
 
鸟倦飞还

相关人物
陶潜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五《归去来兮辞》
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例句

虚舟尚叹萦难解,飞鸟空惭倦未还。 崔橹 春晚岳阳言怀二首

典故
一掷灵梭风雨
 
挂壁梭飞
 
梭化龙
 
织罢化梭
 
陶侃龙梭
 
陶壁精灵
 
云雷起铁梭
 
雷化龙梭
 
雷雨龙梭
 
飞梭龙变
  
龙腾梭

相关人物
陶侃


《太平御览》卷四十八〈地部十三·南楚诸山·钓矶山〉~363~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钓矶山者,陶侃尝钓于此山下,水中得织梭一枚,还挂壁上。后化成赤龙,从空而去。其山石上,犹有侃迹存焉。」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79~
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

例句

落笔思成虎,县梭待化龙。 李咸用 夜吟

陶家壁上精灵物,风雨未来终是梭。 李咸用 宿渔家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韩愈 石鼓歌

《國語辭典》:不求甚解  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
读书著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上的解释。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后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
《漢語大詞典》:神武挂冠
南朝 梁 陶弘景 “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 十年,脱朝服挂 神武门 ,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故置吾兄於 箕山 吹瓢、 桐江 垂钓之间,而兄不受;置吾兄於 神武 挂冠、 华 顶高眠之间,而兄亦不受。”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漢語大詞典》:壤歌
《击壤歌》。相传 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后成为歌颂太平盛世之典。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壤歌》惟海甸,画角自山楼。白髮寐常早,荒榛农復秋。”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队名》:“《壤歌》皆白髮,象舞及青衿。”参见“ 壤父 ”。
《國語辭典》:壤父  拼音:rǎng fǔ
传说中上古时的贤者。年八十馀,尝于道中击壤为戏,谓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何德于我哉!」见晋。黄甫谧《高士传。卷上。壤父》。
《國語辭典》:帝力  拼音:dì lì
君主的所为。《乐府诗集。卷八十三。杂歌谣辞一。无名氏。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明史。卷六三。乐志三》:「民歌帝力,唐尧至仁。」
《國語辭典》:击壤(擊壤)  拼音:jí rǎng
一种古代的游戏。将一块鞋状的木片当靶子,在一段距离之外用另一块木片对其投掷,打中则获胜。汉。王充《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此本为老人閒暇无事时的游戏。《艺文类聚。卷一一。帝王部。帝尧陶唐氏引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后比喻太平盛世。《文选。张协。七命》:「玄龆巷歌,黄发击壤。」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欢,良有以也。」
《國語辭典》:击壤歌(擊壤歌)  拼音:jí rǎng gē
唐尧时,老人于耕作之馀,击壤歌咏,蒙受帝尧之恩德而不自知。典出汉。王充《论衡。艺增》。后比喻太平盛世。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七出:「息风波,固皇图,愿见康衢击壤歌。」
《國語辭典》:击壤歌(擊壤歌)  拼音:jí rǎng gē
唐尧时,老人于耕作之馀,击壤歌咏,蒙受帝尧之恩德而不自知。典出汉。王充《论衡。艺增》。后比喻太平盛世。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七出:「息风波,固皇图,愿见康衢击壤歌。」
《國語辭典》:截发留宾(截髮留賓)  拼音:jié fǎ liú bīn
陶侃之母为招待宾客而截发变卖,换取米粮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后比喻女性待客十分诚挚。《隋唐演义》第四回:「只他母亲宁夫人,他娘子张氏,也都有截发留宾、剉荐供马的气概。」
《國語辭典》:东篱(東籬)  拼音:dōng lí
1.东边的竹篱。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多用以代指菊圃。
2.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号。参见「马致远」条。
分類:园圃
《漢語大詞典》:篱菊(籬菊)
谓篱下的菊花。语本 晋 陶潜 《饮酒》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后用以为典实。 唐 刘长卿 《九日题蔡国公主楼》诗:“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 唐 白居易 《履道新居》诗:“篱菊黄金合,窗筠緑玉稠。”
分類:菊花典实
《漢語大詞典》:陶令菊
即菊花。因 陶渊明 爱菊,故称。 唐 皇甫冉 《和中丞奉使承恩还终南旧居》:“ 谢公 山不改, 陶令 菊犹存。苔蘚侵垂钓,松篁长闲门。”
《漢語大詞典》:陶篱(陶籬)
晋 陶渊明 《饮酒》之五有“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后因以“陶篱”指恬淡自然的旨趣。 宋 林逋 《郊园避暑》诗:“託心时散帙,迟客復携觴。况有 陶 篱趣,归禽语夕阳。”
《漢語大詞典》:陶菊
指菊花。 晋 陶潜 爱菊,故称。 唐 杜牧 《将赴湖州留题庭菊》诗:“ 陶 菊手自种, 楚 兰心有期。”
《國語辭典》:我醉欲眠  拼音:wǒ zuì yù mián
晋代陶渊明不论贵贱来访,有酒则邀饮,渊明若先醉,则对客曰:「我醉欲眠,卿可去。」典出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后用以说明人的自然真率。
《國語辭典》:樊笼(樊籠)  拼音:fán lóng
鸟笼。比喻束缚不得自由。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漢語大詞典》:龙梭(龍梭)
(1).晋书·陶侃传:“ 侃 少时渔於 雷泽 ,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后因以“龙梭”为织梭的美称。 唐 李贺 《有所思》诗:“西风未起悲龙梭,年年织梭攒双蛾。” 宋 苏轼 《和仲伯达》:“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清 方履篯 《祭董母庄太宜人文》:“犹陈象服,虚佇龙梭。”
(2).小战船。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始则击破其尾棚,继復击沉其华艇,以龙梭而当其火船。”
分類: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