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自由刑  拼音:zì yóu xíng
刑法中指剥夺或限制犯罪人自由权之刑罚。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拘役等。
《国语辞典》:自由业(自由业)  拼音:zì yóu yè
不受雇佣关系限制,依个人才力获得报酬的职业。如医师、律师、画家等。
《国语辞典》:裁军会议(裁军会议)  拼音:cái jūn huì yì
国际间为维护世界和平,或限制各国发展战争武器,而举行减少军备、裁减兵额的会议。也称为「军缩会议」。
《国语辞典》:限制词(限制词)  拼音:xiàn zhì cí
副词。用来限制动作或行为的程度、时间、空间等。也称为「副词」。
《國語辭典》:格于成例(格於成例)  拼音:gé yú chéng lì
碍于旧有的成例,不能通融办理。《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
分類:惯例限制
《漢語大詞典》:广场剧(廣場劇)
即街头剧。一种不受舞台和剧场条件限制,适合广场、街头宣传演出的戏剧形式。
《漢語大詞典》:谷物法
指英国1815年制订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实施该法后,谷物价格骤贵,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外国也提高英国工业品进口税,从而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46年,该法被废除。
《漢語大詞典》:闭关政策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國語辭典》:保护贸易(保護貿易)  拼音:bǎo hù mào yì
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以限制他国输出产品进口所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课税、配额或行政措施等方式。参见「保护主义」条。
《漢語大詞典》:导缆器
又称“导缆钳”、“导缆钩”。引导缆绳通过并变换方向或限制其导出位置,以保护缆绳免遭擦损的系船用具。为金属蟹钳形物,有的在两钳爪间附加滚柱或滚轮。设于船的甲板边或码头边。
《國語辭典》:起动器(起動器)  拼音:qǐ dòng qì
1.一种用来起动电动机的元件。等到电动机起动,并加速到定速后,起动器才停止动作。
2.一种萤光灯的点灯装置。由固定电极和弯成U字形的双金属可动电极组成。通电时,起动器内开始放电生热,使双金属可动电极向前伸出,与固定电极接触。然后,放电终止,电极徐徐冷却,双金属可动电极返回原位。起动器须配合日光灯管使用。
《國語辭典》:全天候  拼音:quán tiān hòu
1.不受天气限制、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如:「全天候战机」。
2.指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不休息。如:「全天候营业」、「电信局的一○四与一○五查号台均是全天候的服务机构。」
《漢語大詞典》:虐待罪
在我国,指经常以打骂、捆绑、限制自由、凌辱人格、冻饿、有病不给医治和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迫害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
《國語辭典》:君主立宪(君主立憲)  拼音:jūn zhǔ lì xiàn
以君主为国家元首,而实际政治由首相所领导的内阁主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日本等。
《國語辭典》:卡脖子  拼音:qiǎ bó zi
用手掐别人的脖子。比喻抓住要害。如:「他握有公司机密,藉此向老板卡脖子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