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束缚(束縛)  拼音:shù fú
1.缠绕裍绑。《国语。齐语》:「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又见军士腰下各束缚包裹。」
2.拘束、限制。如:「他终于打破礼教的束缚,勇敢的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吕氏春秋。季春纪。论人》:「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漢語大詞典》:羁缚(羈縛)
(1).捆绑;缚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既失国位,无以为施,遂令羈缚,擒往敌王,冀以赏财,回为惠施。” 明 袁凯 《迁居》诗:“鸡犬遭羈缚;妻孥厌苦辛。”
(2).控制;束缚。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我 中国 今日欲脱 满洲 人之羈缚,不可不革命。” 孙中山 《最后一封书》:“俾 中国 可免帝国主义加诸 中国 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國語辭典》:缚束(縛束)  拼音:fú shù
绑缚约束。如:「为人做事,处处受人缚束,真不自由。」
分類:约束捆绑
《國語辭典》:系缚(繫縛)  拼音:xì fú
1.裍绑。《宋史。卷二○○。刑法志二》:「初元吉之系,左军巡卒系缚搒治,谓之『鼠弹筝』,极其惨毒。」
2.束缚、牵挂。《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被情丝系缚,也是有的。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
《漢語大詞典》:执缚(執縛)
(1).逮捕;捆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史记·陈丞相世家:“ 高帝 豫具武士,见 信 至,即执缚之,载后车。”《水浒传》第七一回:“ 宋江 道:‘休要执缚,好生叫上关来。’没多时,解到堂前。”
(2).犹约束,束缚。 明 袁中道 《〈中郎先生全集〉序》:“先生诗文如《锦帆》《解脱》,意在破人之执缚。”
《漢語大詞典》:絷缚(縶縛)
捆绑;拘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宫山僧:“即有捕逐者数辈偕至,下窥曰:‘盗在此矣。’遂以索縋人就井縶缚,加以殴击。”《宣和遗事》后集:“二帝视神咒曰:‘……传闻九弟已遭縶缚,五国已灭,未见的耗;若神有灵,容我一占以见。’”明史·外国传五·真腊:“﹝ 洪武 ﹞十六年遣使齎勘合文册赐其王。凡国中使至,勘合不符者,即属矫伪,许縶缚以闻。”
分類:捆绑拘捕
《漢語大詞典》:缚絷(縛縶)
捆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初至门,门者以我为妖,欲加缚縶。”
分類:捆绑
《漢語大詞典》:系束(繫束)
捆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下:“ 桓南郡 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或行阵不整,麏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繫束。”
分類:捆绑
《國語辭典》:绑缚(綁縛)  拼音:bǎng fú
裍绑、拴缚。《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忙去观之,见绑缚者乃督邮也。」《西游记》第六回:「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
分類:绑缚捆绑
《國語辭典》:扎缚(扎縛)  拼音:zhá fú
扎结、系绑。《水浒传》第三三回:「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䌽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也作「札缚」。
《漢語大詞典》:缚绑(縛綁)
捆绑。《水浒传》第十四回:“我们把索子缚绑了。”
分類:捆绑
《漢語大詞典》:锢束(錮束)
捆绑。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胶黐取虎:“数转之后,胶秆丛身,牢不可脱,至於尾足头目,矇暗无视,体间如被錮束。”
分類:捆绑
《漢語大詞典》:捆缚(綑縛)
(1).捆扎;捆绑。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闻人声在絶壁下,乃樵者拾枯於此,捆缚将返。” 茅盾 《参孙的复仇》:“她三次捆缚我,毕竟不过是试验我的不忠实罢了!”
(2).拘束;束缚,不自由。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之二:“使人读其诗,秖见其捆缚齷齪,满卷累牘,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 郭沫若 《天地玄黄·历史的大转变》:“以及由这统治而招来了的帝国主义的重重捆缚,我们是被动地落了后的。”
(1).以绳索缠绕绑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是夜果有强盗二十餘人跳上船来,将 袁忠 綑缚,掠取船中银四百锭去了。”
(2).束缚;拘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綑缚苦楚的,不是粧做道学的模样。’”《花月痕》第七回:“我只道现在读书人,给那八股时文,五言试帖,綑缚得个个作个书獃,不想也还有这瀟洒不羣的人。”
《國語辭典》:束手  拼音:shù shǒu
1.无计可施。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皇子邓王生月馀,得痫疾,危甚,群医束手。」《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2.不再抵抗。《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您若会事之时,束手归降。」《三国演义》第一○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
《國語辭典》:缧绁(縲紲)  拼音:léi xiè
古代用以捆绑犯人的黑色大绳索。后比喻监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也作「缧绁」。
《國語辭典》:缧绁(縲絏)  拼音:léi xiè
古代用以捆绑罪犯的黑色绳索。后比喻监狱。《论语。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三国演义》第三六回:「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正悲悽间,不期曹丞相使人赚至许昌,言汝背反,下我于缧绁,赖程昱等救免。」也作「累绁」、「缧绁」、「累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