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9,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东阿
阿爷
阿谀
阿罗
阿育
阿娘
阿奴
阿环
阿附
阿弟
阿姊
曲阿
阿蒙
纤阿
阿父
《漢語大詞典》:东阿(東阿)
(1).指 三国 魏 曹植 。 植 曾封为 东阿王 ,故称。《文选·左思〈魏都赋〉》:“勇若 任城 ,才若 东阿 ,抗旍则威噞秋霜,摛翰则华纵春葩。” 刘逵 注:“ 彰 后为 任城王 , 植 为 东阿王 。”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夜合花》:“ 东阿 才费, 文园 渴剧,端为卿卿。”
(2).东隅。宋书·后废帝纪:“晚至 新安寺 就 曇度道人 饮酒。醉,夕扶还於 仁寿殿 东阿毡幄中卧。”
(3).指阿胶。中药阿胶以产于 东阿县 (今属 山东省 )者为贵,因以代称。 宋 苏轼 《小圃五咏·地黄》:“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王文诰 注:“《本草》: 陶隐居 云:阿胶出 东阿 ,其用皮有老少,则胶有清浊。”
《國語辭典》:阿爷(阿爺)  拼音:ā yé
称谓。称父亲。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國語辭典》:阿谀(阿諛)  拼音:ē yú
阿附谄谀。《隋书。卷六一。郭衍传》:「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
《漢語大詞典》:阿罗(阿羅)
见“ 阿罗汉 ”。
《國語辭典》:阿罗汉(阿羅漢)  拼音:ā luó hàn
佛教的果位。为梵语arahan的音译。意为杀贼、应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罗汉是究竟的解境界,与佛果无别,但大乘佛教兴起后,将阿罗汉贬低,视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还有菩萨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传》卷五:「说法已竟,便得阿罗汉。」也称为「罗汉」。
《漢語大詞典》:阿育
象声词。呼痛声。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若今时小儿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今人呼曰‘燠休休’,或呼‘如由’,或转呼曰‘阿育’,皆一语也。”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阿娘  拼音:ā niáng
1.称谓。称母亲。《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阿爹阿娘,教我传语:些儿酒米,担来与你。」也称为「亚娘」。
2.大娘。对年长妇女的敬称。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这个阿娘我有些面熟也。」
《國語辭典》:阿奴  拼音:ā nú
长辈对幼辈的爱称。《北史。卷七八。麦铁杖传》:「将度辽,呼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周侯独留,与饮酒这话,临别流涕,抚其背曰:『阿奴好自爱。』」
《國語辭典》:阿环(阿環)  拼音:ā huán
1.女仙名。指上元夫人。汉。班固《汉武帝内传》:「上元夫人曰:『阿环不苟惜,向不持来耳。』」
2.唐杨贵妃名玉环,故称为「阿环」。唐。李商隐 曼倩辞:「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國語辭典》:阿附  拼音:ē fù
巴结奉承,比附迎合。《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三国演义》第二○回:「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汉鬼,强似你阿附国贼!」
《國語辭典》:阿弟  拼音:ā dì
称谓。称弟弟。如:「阿弟唤阿姊有甚事?」
《國語辭典》:阿姊  拼音:ā zǐ
称谓。称姊姊。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唐。李商隐〈娇儿〉诗:「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分類:姐姐
《漢語大詞典》:曲阿
(1).屋的曲角。
(2).曲意阿附。魏书·赵郡王干传:“尚书曲阿朕意,实伤皇度。”
《漢語大詞典》:阿蒙
指 三国 吴 吕蒙 。 孙权 劝 吕蒙 “宜学问以自开益。”后 吕蒙 苦学,笃志不倦,学识大进, 鲁肃 上代 周瑜 ,过 蒙 言议,常欲受屈。 肃 拊 蒙 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復 吴 下 阿蒙 。” 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用以谦称自己为没有学识的一介武夫。 陈毅 《兴国旅舍》诗:“战斗艰难还剩我, 阿蒙 愧负故人情。”参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裴松之 注。
《國語辭典》:纤阿(纖阿)  拼音:xiān ē
神话传说中驾驭月亮的女神。《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阳子骖乘,纤阿为御。」《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钟牙已死谁为声兮,纤阿不御焉舒情兮。」也称为「望舒」、「月御」。
《國語辭典》:阿父  拼音:ā fù
称谓:(1)对父亲的称呼。《南史。卷一九。谢晦传》:「晦女……被发徒跣与晦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2)江南人称叔父、伯父为「阿父」,亦为伯父、叔父自称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