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谗谀(讒諛)
(1).谗毁和阿谀。《管子·明法解》:“故诈伪之人不得欺其主,嫉妬之人不得用其贼心,谗諛之人不得施其巧。” 唐 柳宗元 《杜兼对》:“人由是不苟免,而谗諛之道大息。” 宋 苏辙 《历代论三·王衍》:“内则谗諛以求进,外则聚敛以求售。”
(2).指好谗毁、阿谀之人。《楚辞·九章·惜往日》:“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諛而日得。”《汉书·贾谊传》:“闒茸尊显兮,谗諛得志。”
(3).谗毁、阿谀之言。《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夫以 孔 墨 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諛,而二国以危。”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洁身酬雨露,利口扇谗諛。”
(2).指好谗毁、阿谀之人。《楚辞·九章·惜往日》:“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諛而日得。”《汉书·贾谊传》:“闒茸尊显兮,谗諛得志。”
(3).谗毁、阿谀之言。《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夫以 孔 墨 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諛,而二国以危。”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洁身酬雨露,利口扇谗諛。”
《漢語大詞典》:献谀(獻諛)
奉承阿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 王荆公 作《字説》,一时从风而靡,献諛之辈竞为注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佞倖·名臣一事之失》:“ 鋐 元恶大憝,亦何足责,奈何阿諂成风,即一时号为正人,亦献諛希宠,有中人所不为者。” 康有为 《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旧党献諛狂一国,大 周 受命颂駸駸。”
《漢語大詞典》:阿曲
1.阿谀随顺。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明史·胡俨传》:“必能为 董子 之正言,而不为 公孙 之阿曲。”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 建武 二十四年(48年), 刘秀 下诏重申‘阿附蕃王法’,凡阿曲附益王侯的,都要受到很严厉的处分。”
2.谓诬妄不实。《旧唐书·许敬宗传》:“ 敬宗 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
3.偏袒回护。《魏书·高道穆传》:“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听以所检,迭相纠发。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案检。” 宋 苏洵 《议法》:“ 唐 之初大臣 房 杜 辈,为刑统毫釐轻重,明辨别白,附以仁义,无所阿曲,不知 周公 之刑,何以易此。”
2.谓诬妄不实。《旧唐书·许敬宗传》:“ 敬宗 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
3.偏袒回护。《魏书·高道穆传》:“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听以所检,迭相纠发。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案检。” 宋 苏洵 《议法》:“ 唐 之初大臣 房 杜 辈,为刑统毫釐轻重,明辨别白,附以仁义,无所阿曲,不知 周公 之刑,何以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