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睹始知终(覩始知終)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覩始知终。”
《漢語大詞典》:分期分批
分阶段分成组地
不同时期一组接一组地
《漢語大詞典》:发生学方法
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特点是把研究对象作为发展的过程,注重历史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
《漢語大詞典》:常务委员会
(2) 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代表大会日常工作的委员会
(3) 考虑一个特定阶段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问题的委员会。特指一个立法机构的常设委员会
《國語辭典》:白热化(白熱化)  拼音:bái rè huà
形容一种竞争、运动或事情的进行,发展到最紧张激烈的状态,称为「白热化」。如:「由于彼此互不相让,他们的竞争已到达白热化的地步。」
《國語辭典》:白热(白熱)  拼音:bái rè
金属受热,到达摄氏一千五百度以上的高温,便会产生白色的光亮,较赤热的温度更高,称为「白热」。也称为「白炽」。
《國語辭典》:蓖麻蚕(蓖麻蠶)  拼音:bì má cán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幼虫因品种不同而有多种颜色,以蓖麻叶为食。幼虫吐的丝可做为纺织原料。
《漢語大詞典》: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称。1987年中共十三大将其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邓小平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國語辭典》:帝国主义(帝國主義)  拼音:dì guó zhǔ yì
近代欧洲国家开始殖民征服其他地区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思想与行为,指基于军事、经济等优势,将权力及控制延伸到其他国家,趁机扩张其领土,并强化彼此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支配与从属关系。
《國語辭典》:初等教育  拼音:chū děng jiào yù
通常指学校制度中较初级的教育阶段。相对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而言。如小学教育即属于初等教育。
《國語辭典》:初级中学(初級中學)  拼音:chū jí zhōng xué
旧制小学毕业后所升入的学校,修业期限为三年。今改为国民中学,属义务教育。简称为「初中」。
《漢語大詞典》:成住坏空(成住壞空)
佛教语。谓世界变化的四个阶段,即四大劫:成劫,产生时期;住劫,存在时期;坏劫,毁坏时期;空劫,空无时期。见《俱舍论》卷十二。 宋 陆游 《道院偶述》诗:“已经成住坏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国语辞典》:青少年  拼音:qīng shào nián
年龄在十二至十八岁,介于儿童、成人间的青春期阶段。如:「这场舞蹈比赛,显现出青少年的活力。」
《漢語大詞典》:青铜时代(青銅時代)
即铜器时代。考古学上按照人类使用生产工具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时代之一,介于最早的石器时代和较晚的铁器时代之间。青铜是铜锡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等特点,便于铸造使用。它的出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人类社会进入青铜时代,有的地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有的地区是奴隶制社会。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 巴比伦 和 埃及 等古代国家。在我国,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 夏 、 商 、 西周 、 春秋 都属于青铜时代。
《國語辭典》:社会主义(社會主義)  拼音:shè huì zhǔ yì
1.一种思想主张,认为生产工具与财富分配应由国家统筹安排,以实现社会平等。
2.一种社会体制,生产工具的拥有与财富分配均由国家安排,在某些社会主义社会,甚至一切财产皆为共享公有,而无私有财产权的存在。
《國語辭典》:如日中天  拼音:rú rì zhōng tiān
好像太阳正当中午,炽热光明。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地步。如:「他的威望如日中天,无人可比。」也作「如日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