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竹阴
汉阴
城阴
繁阴
江阴
阴符
天阴
午阴
阴霾
翠阴
群阴
华阴
庭阴
昼阴
阴骘
《漢語大詞典》:竹阴(竹陰)
谓竹林中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唐 白居易 《池上》诗之一:“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唐 刘沧 《寓居寄友人》诗:“雨餘虚馆竹阴清,独坐书窗軫旅情。”
《漢語大詞典》:汉阴(漢陰)
(1). 汉水 南岸。庄子·天地:“ 子贡 南游於 楚 ,反於 晋 ,过 汉 阴。” 成玄英 疏:“ 汉 阴, 汉水 之阴。水南曰阴。”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聘隐逸教》:“挹 於陵 之操,想 汉 阴之高。” 唐 杜甫 《喜晴》诗:“ 汉 阴有 鹿门 ,沧海有灵查。” 明 唐顺之 《秋夜》诗:“ 汉 阴鲜机械, 河上 多道情。”
(2).县名。在 陕西省 南部。 后汉 置 汉阴县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汉中 城,又南有 汉阴 城。相传 吕后 所居胜览。”
《骈字类编》:城阴(城阴)
唐 岑参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
唐 杜甫 东楼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唐 白居易 夜归 城阴一道直,烛焰两行斜。
《漢語大詞典》:繁阴(繁陰)
见“ 繁荫 ”。
《漢語大詞典》:繁荫(繁蔭)
亦作“ 繁阴 ”。 浓密的树荫;树荫浓密。 南朝 梁 沈约 《咏檐前竹》:“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唐 柳中庸 《江行》:“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分類:浓密树荫
《漢語大詞典》:江阴(江陰)
江的南边。古以水的南面为阴。亦指 长江 南岸地区。 南朝 宋 鲍照 《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日落岭云归,延颈望 江 阴。”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於是生乎陂泽,出乎江阴,见綵霞之夕照,覿朝云之昼临。”北齐书·文宣帝纪:“ 江 阴告祸,民无适归。”
《漢語大詞典》:阴符(陰符)
(1).古兵书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
(2).泛指兵书。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从容询旧学,惨淡閟《阴符》。” 明 张以宁 《过辛稼轩神道》诗:“岁晚《阴符》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牀头真诀幸犹在,肘后《阴符》復何有。”
分類:兵书
《漢語大詞典》:天阴(天陰)
谓天色阴沉。宋书·五行志二:“ 太康 五年六月旱。此年正月,天阴,解而復合。” 唐 高适 《苦雪》诗之一:“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不怕夜黑天阴,看着那人家是明亮亮的。”
《漢語大詞典》:午阴(午陰)
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 宋 苏舜钦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诗:“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宋 陆游 《散策至湖上民家》诗:“农事正看春水白,客途渐爱午阴凉。”
《國語辭典》:阴霾(陰霾)  拼音:yīn mái
1.形容天气阴沉、晦暗。唐。卢照邻〈秋霖赋〉:「野阴霾而自晦,山幽暧而不明。」
2.比喻阴郁不快的神色。如:「他接获捷报,顿扫脸上阴霾。」
《骈字类编》:翠阴(翠阴)
唐 杨昭俭 题家园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唐 马戴 春思 初日照杨柳,玉楼含翠阴。
《漢語大詞典》:群阴
(1).各种阴象。吕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羣阴亏。夫月形乎天而羣阴化乎渊。” 宋 黄庭坚 《岁寒知松柏》诗:“羣阴彫品物,松柏尚桓桓。”
(2).众奸小。《宋史·乐志七》:“羣阴犹黷,一戎大定。” 梁启超 《祭海珠三烈士》:“当 粤 局煎急,军师首鼠,君当机一断而慑羣阴。”
《骈字类编》:华阴(华阴)
唐 王维 华岳 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
唐 李白 送杨燕之东鲁 夫子华阴居,开门对玉莲。
分类:华阴
《骈字类编》:庭阴(庭阴)
唐 源乾曜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日霁庭阴出,池曛水气生。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唐 秦韬玉 题刑部李郎中山亭 笑吟山色同欹枕,闲背庭阴对覆棋。
《漢語大詞典》:昼阴(晝陰)
(1).白昼阴暗。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浮云鬱而四塞兮,天窈窕而昼阴。” 唐 王维 《赋得秋日悬清光》:“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唐 杜牧 《绿梦》诗:“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
(2).指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参见“ 昼阴夜阳 ”。
《漢語大詞典》:昼阴夜阳(晝陰夜陽)
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后汉书·王允传:“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
分類:阴阳
《國語辭典》:阴骘(陰騭)  拼音:yīn zhì
语出《书经。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为默定的意思。后引申为默默行善的德行。《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只因柳宣教不行阴骘,折了女儿,此乃一报还一报,天理昭然。」《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阴骘就像耳朵里响,只是自己晓得,别人不晓得。而今这事,老伯已是知道了,那里还是阴德?」也称为「阴德」、「阴功」。
《國語辭典》:阴德(陰德)  拼音:yīn dé
1.不被人知道的德行。《汉书。卷七四。丙吉传》:「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也称为「阴功」、「阴骘」。
2.主管宫内的事。《礼记。昏义》:「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