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53,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蕉阴
阴曀
阴平
阴时
阴陵
帘阴
变阴
涧阴
得阴
阴天
阴魄
阴兵
阴惨
阴受
阴雾
《韵府拾遗 侵韵》:蕉阴(蕉阴)
谢承举诗锦石蕉阴咫尺迷
《漢語大詞典》:阴曀(陰曀)
(1).云翳。《淮南子·泰族训》:“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 郑泽 《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金风吹素节,阴曀幔云霄。”
(2).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欲竢时於须臾兮,日阴曀其将暮。” 王逸 注:“阴曀,闇昧也。” 唐 无名氏 《东阳夜怪录》:“翼日,到 渭南县 ,方属阴曀,不知时之早晚。”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第观庚戌而上,暨于 嘉隆 ,君子小人之进退,士风民俗之清浊,朝廷边鄙之休戚,如阴曀復开,沍寒復燠,谁为此者乎?” 胡朴安 《宿图书馆风雨狐鼠之声彻夜不绝感而赋此》:“ 闽 海多瘴癘,阴曀我心忧。”
(3).比喻政治昏乱。文选·班彪〈北征赋〉:“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 李善 注:“阴曀,喻昏乱也。”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时儻莽而阴曀兮,忽不识乎旧宇。”
(4).指昏乱的政治。 明 宋濂 《拟晋武帝武功颂》:“诞布阳和,以消阴曀。旋乾转坤,六合一家。”
《國語辭典》:阴平(陰平)  拼音:yīn píng
1.国音声调中的第一声,音调高而平,始终一致。多由古音平声中属于清音声母的字分化而来。如天、仙、东、风等。
2.地名:(1)古羌氐地。汉武帝开西南夷,置阴平道,故城在今甘肃省文县西北。(2)东晋置,位于今四川省梓潼县西北。(3)南朝宋置,南齐沿置,故址在今四川省德阳县西北。
《國語辭典》:四声(四聲)  拼音:sì shēng
字音的四种声调。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国音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如三、民、主、义即是。
《漢語大詞典》:阴时(陰時)
指秋冬之时。文选·张衡〈西京赋〉:“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薛综 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
分類:阴时秋冬
《漢語大詞典》:阴陵(陰陵)
春秋 楚 邑。为 项羽 兵败后迷失道处。 汉 时置县。故城在今 安徽 定远 西北。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至 阴陵 ,迷失道。”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之二》:“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宋 无名氏 《念奴娇·题项羽庙》词:“ 垓下 兵稀, 阴陵 道狭,月暗云如垒。”
《骈字类编》:帘阴(帘阴)
唐 薛能 升平词十首 其四 佩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
《国语辞典》:变阴(变阴)  拼音:biàn yīn
天气由晴朗转成阴暗欲雨的样子。如:「看看天气似乎要变阴了。」
《漢語大詞典》:涧阴(澗陰)
涧谷中不见阳光的地方。 唐 李颀 《宴陈十六楼》诗:“白日落庭内,黄花生涧阴。” 明 高启 《题携琴访友图》诗:“孤骑復孤琴,披嵐入涧阴。”
《骈字类编》:得阴(得阴)
礼记麋角解疏鹿是阳兽夏至得阴而解角从阳退之象
《國語辭典》:阴天(陰天)  拼音:yīn tiān
云雾较重,不见阳光的天气。
《國語辭典》:阴魄(陰魄)  拼音:yīn pò
月亮的别称。唐。马戴 中秋月诗:「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宋。欧阳修〈紫石屏歌〉:「月光水洁石莹净,感此阴魄来中潜。」
分類:
《國語辭典》:阴兵(陰兵)  拼音:yīn bīng
神兵或鬼兵。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关五十韵〉:「灵衣沾愧汗,仪马困阴兵。」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七出:「吾特奉玉皇敕旨,怜伊孝心,故遣阴兵来助你。」
《漢語大詞典》:阴惨(陰慘)
(1).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薛综 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因以“阴惨”指人悲伤的感情。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欢离,品物恒性。”
(2).指秋冬节序。 唐 白居易 《岁晚旅望》诗:“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参见“ 阴阳惨舒 ”。
(3).暗淡凄惨。 茅盾 《子夜》七:“电灯的黄光落到她那个穿了深蓝色绸旗袍的颀长身体上,也显得阴惨沉闷。”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而更重要的是--我的这些邻居们莫不各自守着一份阴惨奇异的生活。” 许杰 《旅途小记》:“只因我有那大串的人生旅行,我才在今天晚上,和这一间阴惨颓败的古屋,交叉相遇。”
(4).阴森貎。《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只见树木阴惨,境界荒凉。”
《漢語大詞典》:阴阳惨舒(陰陽慘舒)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 汉 张衡 《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视阴阳惨舒之节,取震虩泽濡之象。知天而不泥於神怪,知人而不遗於委琐。”
《骈字类编》:阴受(阴受)
素问故贼犯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
《骈字类编》:阴雾(阴雾)
包佶奠币登歌阴雾离披灵驭摇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