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铁 → 鋨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涵洞  拼音:hán dòng
道路与河道、天然排水沟或渠道相交会时,所预留的空间,以利通水的暗渠或暗管。也作「函洞」。
《國語辭典》:道班  拼音:dào bān
铁路或公路保养路段的工人组织。每个班负责维修若干公里。
《國語辭典》:过班(過班)  拼音:guò bān
清朝官吏因为上司的保举或捐了钱而升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國語辭典》:路政  拼音:lù zhèng
有关道路管理的行政事务。如:「路政司」、「他受命主管路政。」
《国语辞典》:海线(海线)  拼音:hǎi xiàn
公路或铁路沿著海岸的路线。
《國語辭典》:车场(車場)  拼音:chē cháng
供车辆停放、编组、分解、贮藏等的地方。
《國語辭典》:篷车(篷車)  拼音:péng chē
具有顶篷的车子。包括火车、汽车、马车等。如:「篷车是美国西部开拓史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这辆篷车的载物量有多少?」也作「棚车」。
分類:铁路货车
《漢語大詞典》:南阳市
在河南省西南部、焦枝铁路线上,滨临白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48年设市。人口42.8万(1995年)。丝绸工业发达,特产南阳绸、南阳玉。名胜古迹有卧龙岗武侯祠、医圣祠(内有张仲景墓)、张衡墓。
《國語辭典》:路局  拼音:lù jú
管理铁路或公路的机构。如:「欢迎各位旅客搭乘自强号特快车,我谨代表路局表示欢迎之意。」
《國語辭典》:路警  拼音:lù jǐng
铁路警察的简称。参见「铁路警察」条。
《國語辭典》:沈阳市(瀋陽市)  拼音:shěn yáng shì
城市名。位于大陆地区辽河北岸,中长、北宁、安沈、沈海四大铁路交会于此,交通发达。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兵工厂规模宏大,全国著名,为东北第一大都市,也是东北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國語辭典》:台南市(臺南市)  拼音:tái nán shì
城市名。民国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与台南县合并改制为直辖市。位于台湾西南部,地势平坦,在安平港东北方,是台湾最早开发地区之一,文物鼎盛,素有古都之称,亦为南部教育、文化中心。
《国语辞典》:笕桥(笕桥)  拼音:jiǎn qiáo
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县东北,有沪杭甬铁路经过。盛产丝茧、药材等。抗战期间,我空军英雄曾在此创下辉煌战果,因而驰名。
《国语辞典》:皇姑屯  拼音:huáng gū tún
地名。位于辽宁省沈阳西十里。初为京奉铁路总站,称为「沈阳站」,后路线延长至沈阳城西,改名「皇姑屯站」,也称为「老站」,为交通要冲。
《国语辞典》:三水县(三水县)  拼音:sān shuǐ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顶点、三水铁路的终点。因西、北、绥三江在此会流,故称为「三水县」。为广东省的水运中心之一,农产以稻、甘薯、甘蔗及水果为主。
《国语辞典》:铁路局(铁路局)  拼音:tiě lù jú
铁路管理局的简称。负责铁路管理与经营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