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钟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安军上犹人,字文昭。尝慕范仲淹义田事,偕侄日新置义庄,建书院,延师以教乡族子弟。
钟鼎臣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钟鼎臣(?—1645年),字彝公,广东广州府新会县 人。年十三,补诸生,大宗伯王弘诲甚器重之,礼为馆生,鼎臣谢不往。以高才食饩二十余年,执经问业者多高官显仕。鼎臣始领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乡荐,明年成进士,都人士咸惜其晚遇云。鼎臣为人性倜傥,不喜修饰边幅,释褐授宁国府推官,寻改河南府,尝分考崇祯九年山东丙子乡试,所得士皆名宿。由部郎出知真定府,未赴。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改知嘉兴府,不久南京陷落,清军入浙江,以城降。后与大学士钱士升、给事中马嘉植、翰林检讨屠象美等举兵反清,兵败自缢殉节死。
《漢語大詞典》:古器
(1).古代乐器。晋书·律历志上:“ 荀勖 造新钟律,与古器谐韵,时人称其精密。” 唐 白居易 《复乐古器古曲策》:“若废今器,用古器,则哀淫之音息矣。”
(2).特指古代钟鼎等器物。 宋 刘敞 《先秦古器记》:“先 秦 古器十有一物,製作精巧,有款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假使有得个把 殷 周 的古器,那才是新大陆呢!”
《漢語大詞典》:铭鼎(銘鼎)
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 唐 羊士谔 《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诗:“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奉征高丽》:“长风万里好横行,指日勒山铭鼎。”
《漢語大詞典》:金篆
(1).钟鼎上所铸的篆文。也泛指篆书、篆刻。 南朝 梁元帝 《请于州置学校表》:“洎乎 秦 焚金篆, 周 亡玉镜,羣言争乱,诸子相腾。”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表》:“大夫之述三言,金篆腾其高轨。” 此山贳冶子 释文:“金篆者, 秦 以前未有隶、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铸之鐘鼎而纪其功也。” 唐 皮日休 《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金篆方圆一寸餘,可怜银艾未思渠。”
(2).篆文弯曲如烟,因比喻缭绕之香烟。 元 马祖常 《试院杂题》诗之五:“画阁薰香金篆鬱,银臺烧烛玉虫齐。” 元 李唐宾 《风入松》曲:“重重帘幕闲清昼,金篆小烟缕初长。” 明 单本《蕉帕记·采真》:“等待月明金篆裊,定教风送玉人来。”
《國語辭典》:白文  拼音:bái wén
1.书本中不加注解的正文。
2.镂刻器物或印章,所凹下的文字或花纹部分,称为「白文」。《宋史。卷四。太宗本纪一》:「舒州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赵号二十一帝』」。也称为「阴文」。
《国语辞典》:金石文  拼音:jīn shí wén
1.镌刻于钟鼎、碑碣上的文字。
2.书名。明朝徐献忠撰,七卷。辑录三代以来金石之文,商一卷、周一卷、秦一卷、汉五卷。然未能博徵金石,音训异同,传写亦多舛误,间有附论,亦皆以意推求,别无考證。
《漢語大詞典》:周器
指 周 代钟鼎尊俎类彝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古铜器:“ 夏 尚忠, 商 尚质, 周 尚文。其制器亦然, 商 器质素无文, 周 器雕篆细密。”
分類:钟鼎彝器
《國語辭典》:阳识(陽識)  拼音:yáng zhì
古代器物上凸出的文字。也称为「阳文」。
《漢語大詞典》:阴识(陰識)
暗中看出。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陈三立 《遣兴》诗:“江长海断风雷寂,阴识雄人草泽存。”
《國語辭典》:阴识(陰識)  拼音:yīn zhì
古代器皿上凹入的文字或饰纹,称为「阴识」。
《漢語大詞典》:阴识(陰識)
暗中看出。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陈三立 《遣兴》诗:“江长海断风雷寂,阴识雄人草泽存。”
《國語辭典》:金石学(金石學)  拼音:jīn shí xué
研究金石等钟鼎铭文的学问。分为金文、石刻二部门;又有甲骨文、陶文之分。
《漢語大詞典》:拓匠
专事从碑碣、钟鼎等物上捶拓文字图像的工匠。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并倩搨匠往拓 贺方回 题名。”
《国语辞典》:钟鼎款识(钟鼎款识)  拼音:zhōng dǐng kuǎn zhì
书名。《宋代薛尚功撰,一卷》。所摹录的是古钟鼎的文字,对后世研究古文字和学习书法,有很大的贡献。
《国语辞典》:金文学(金文学)  拼音:jīn wén xué
研究古代钟鼎彝器上的文字的学问。
《漢語大詞典》:夔龙纹(夔龍紋)
古钟鼎彞器等物上所雕刻的夔形纹饰。也称夔纹。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殷 代﹞浮雕或浅刻多半是器物上的花纹。最常见的花纹有饕餮纹、夔龙纹和云雷纹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