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斋夜话》卷四
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翳耳。昨日閒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于一句奉寄。」闻者笑其迂阔。
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翳耳。昨日閒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于一句奉寄。」闻者笑其迂阔。
《漢語大詞典》:黄花节(黄花節)
(1).指重阳节。 宋 邵雍 《依韵和三王少卿同过弊庐》:“ 洛中 诗有社,马上句如神。白首交情重,黄花节物新。” 宋 王十朋 《芦花》诗:“悲秋已过黄花节,照眼浑疑 白帝城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来岁而今黄花节,早驂鸞,入侍 瑶池 宴。”
(2). 黄花岗 革命烈士纪念日。 柳亚子 《三月二十九日感赋》诗序:“ 黄花岗 革命在辛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明岁南都改朔,准双十节例,应依辛亥年新旧历推算定国历四月二十七日为黄花节,方合事理。”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黄花节这三个字,我自然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的;然而战死在 黄花岗 头的战士们呢,不但姓名,连人数也不知道。”
(2). 黄花岗 革命烈士纪念日。 柳亚子 《三月二十九日感赋》诗序:“ 黄花岗 革命在辛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明岁南都改朔,准双十节例,应依辛亥年新旧历推算定国历四月二十七日为黄花节,方合事理。”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黄花节这三个字,我自然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的;然而战死在 黄花岗 头的战士们呢,不但姓名,连人数也不知道。”
《漢語大詞典》:茱萸节(茱萸節)
分類:重阳节
《漢語大詞典》:黄菊节(黄菊節)
分類:重阳节
《國語辭典》:茱萸 拼音:zhū yú
《國語辭典》:秋节(秋節) 拼音:qiū jié
1.秋季。《文选。班倢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2.农历八月十五日。参见「中秋节」条。
2.农历八月十五日。参见「中秋节」条。
《國語辭典》:九九 拼音:jiǔ jiǔ
1.算术乘法,即从一到九,二数相乘之数。
2.八十一,九的自乘数。《北史。卷七二。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3.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4.九月九日重阳节。《唐诗纪事。卷一。中宗》:「薛稷得历字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2.八十一,九的自乘数。《北史。卷七二。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3.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4.九月九日重阳节。《唐诗纪事。卷一。中宗》:「薛稷得历字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漢語大詞典》:吹花
(1).吹动花;吐花。 唐 虞世南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宋 陆游 《春晚村居绝句》之一:“春雨乍晴桑吐叶,秋风初冷稻吹花。”
(2).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游艺活动。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宋 宋祁 《〈皇帝后苑燕射赋〉序》:“月著授衣之令,日纪吹花之游。”
(2).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游艺活动。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宋 宋祁 《〈皇帝后苑燕射赋〉序》:“月著授衣之令,日纪吹花之游。”
《漢語大詞典》:逆节(逆節)
(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管子·势》:“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 尹知章 注:“言将为篡杀凶逆之节。”《隋书·地理志下》:“其人性并轻悍,易兴逆节。”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是时 僕固怀恩 虽未叛,然其逆节已著矣。”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国语·越语下》:“逆节萌生。” 韦昭 注:“害杀忠正,故为逆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节乳母》:“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3).犹叛逆。《后汉书·朱浮传》:“今 彭宠 反畔, 张丰 逆节,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以时灭之。”《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 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节,斲棺暴尸,夷其墓。”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六朝名教颓陵》:“ 晋 王敦 、 桓温 ,叛臣也,而《世説》犹称 敦 为 王大将军 ,称 温 为 桓公 , 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节为异。”
(4).指叛逆者。 三国 魏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揜讨逆节,折衝四海。”《宋书·沈文秀传》:“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咏怀》之一:“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仇兆鳌 注:“逆节,指附贼者。”
(5).违背法度。《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絶理。”
(6). 陕西 临潼 风俗。重阳节登 骊山 ,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国语·越语下》:“逆节萌生。” 韦昭 注:“害杀忠正,故为逆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节乳母》:“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3).犹叛逆。《后汉书·朱浮传》:“今 彭宠 反畔, 张丰 逆节,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以时灭之。”《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 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节,斲棺暴尸,夷其墓。”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六朝名教颓陵》:“ 晋 王敦 、 桓温 ,叛臣也,而《世説》犹称 敦 为 王大将军 ,称 温 为 桓公 , 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节为异。”
(4).指叛逆者。 三国 魏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揜讨逆节,折衝四海。”《宋书·沈文秀传》:“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咏怀》之一:“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仇兆鳌 注:“逆节,指附贼者。”
(5).违背法度。《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絶理。”
(6). 陕西 临潼 风俗。重阳节登 骊山 ,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