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酒底  拼音:jiǔ dǐ
宴席时,每行完一个酒令,则饮乾一杯酒,称为「酒底」。《红楼梦》第六二回:「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划拳,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的镯子响。一时,湘云赢了宝玉,限酒底酒面。」一指饮酒时的馀兴。《野叟曝言》第一二五回:「如今验出来,才知老爷两个酒底,已许下夫妻之约,只把我们漫在鼓里。」
《國語辭典》:酒面  拼音:jiǔ miàn
饮酒后的脸。唐。白居易 赠晦叔忆梦得诗:「酒面浮花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宋。欧阳修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词:「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漢語大詞典》:酒魄
指酒后的神情意态。 宋 毛滂 《于飞乐》词:“被西风吹玉枕,酒魄还清。”
《漢語大詞典》:从献(從獻)
谓古代祭祀或飨食献酒后,以燔肉或炙肝置于俎上从而荐之。凡献皆有从,加爵非献则无。周礼·夏官·量人:“凡祭祀,饗宾,制其从献脯燔之数量。”《诗·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 汉 郑玄 笺:“燔,燔肉也;炙,肝炙也:皆从献之俎也。” 孔颖达 疏:“言从献者,既献酒,即以此燔肉从之,而置之在俎也。” 朱熹 集传:“《特牲》:主人献尸,宾长以肝从;主妇献尸,兄弟以燔从。”
《漢語大詞典》:酒韵(酒韻)
酒后的风韵。 清 丘逢甲 《兰史招饮酒楼迭前韵》之二:“ 越 女珠光开夜讌, 闽 娘酒韵忆春槽。”
分類:酒后风韵
《漢語大詞典》:醉困
酒后困乏。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被酒,夜径泽中……行数里,醉困卧。” 唐 杜甫 《高柟》诗:“寻常絶醉困,卧此片时醒。” 仇兆鳌 注:“醉困,即酒困也。” 宋 黄庭坚 《题东坡小字两轴卷尾》:“此卷多 东坡 平时得意语,又是醉困已过后书,用 李北海 、 徐季海 法,虽有笔不到处,亦韵胜也。”
分類:酒后困乏
《漢語大詞典》:蔗杖
用甘蔗作杖。形容酒后狂态。语本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尝与平虏将军 刘勋 、奋威将军 邓展 等共饮……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昔 子建 与 淳于生 分坐纵谈,蔗杖起舞, 淳于 目之以天人。”
分類:甘蔗酒后
《漢語大詞典》:酡红(酡紅)
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 钱锺书 《围城》一:“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十月》1981年第4期:“两桶水满满地,压上她那瘦小的肩膀和纤弱的腰肢上,使得她满脸酡红,气喘吁吁。”
《漢語大詞典》:酒脸(酒臉)
酒后的容颜。 宋 张先 《少年游慢》词:“歌掌明珠滑,酒脸红霞发。” 茅盾 《创造》二:“从路那边,来了个衣衫褴褛的醉汉,映着酡红的酒脸。”
分類:酒后容颜
《漢語大詞典》:酒适(酒適)
谓酒后之快意。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
分類:酒后快意
《漢語大詞典》:酒中蛇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 杜宣 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知杯中之蛇为壁上赤弩照于杯中之影,病遂愈。晋书·乐广传亦有类似记述。后用“酒中蛇”为因疑虑而引起疾病之典实。 明 高启 《次韵杨礼曹雨中卧疾》之二:“何事一春频謁告,只应来辨酒中蛇。”参见“ 杯弓蛇影 ”。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酲困
谓酒后困疲如病。 明 许潮 《龙山宴》:“唤出来歌舞一曲,以奉诸君,以解酲困。”
分類:酒后
《漢語大詞典》:醉暖
酒后身上发热。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歌舞》:“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一本作“ 醉煖 ”。
《漢語大詞典》:醉杨妃(醉楊妃)
(1).花名。(1)兰花品种名。 宋 王贵学 《兰谱·紫兰》:“何兰壮者十四五萼,繁而低压,冶而倒披,花色淡紫……有红酣香醉之状,经雨露则娇困,号醉杨妃。”(2)牡曲品种名。 清 钮琇 《亳州牡丹述》:“花之以人名者十有七……輭枝醉杨妃、杨妃一捻红、韞秀妆。”(3)菊花品种名。《玉娇梨》第一回:“ 白公 因一门人送了十二盆菊花,摆在书房阶下,也有鷄冠紫,也有醉杨妃。”
(2).醉酒后的 杨贵妃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渐渐甦醒,只是遍体酥软,动掸不得,倒像被按摩的捏了个醉 杨妃 光景。”
《漢語大詞典》:酒臭
醉酒后发出的气味。韩非子·十过:“ 共王 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镜花缘第九六回:“正朝前走,忽觉酒气熏人,忙掩鼻道:‘那里来的这股酒臭!’”
《漢語大詞典》:酒慈
谓人酒后神情默默,如有所感。朱子语类卷一一九:“ 长孺 、 叔权 皆是为酒所使,一箇善底只是发酒慈;那一箇便酒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