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放僻淫佚
肆意为非作歹。亦指肆无忌惮、邪恶不正。文子·下德:“若开其鋭端,而纵之放僻淫佚,而禁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姦矣。”亦作“ 放辟淫侈 ”。 清 刘大櫆 《〈张弘勋诗集〉序》:“余观今之为友者,无故而聚於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淫侈之谈。”
《國語辭典》:狐迷  拼音:hú mí
被狐妖所迷惑,比喻神智被邪恶所迷。《金瓶梅》第三五回:「贼不逢好死变心的强盗!通把心狐迷住了,更变的如今相他哩!」
《国语辞典》:疾恶好善(疾恶好善)  拼音:jí è hào shàn
痛恨邪恶,喜好善良。《新唐书。卷九八。王圭传》:「至洁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也作「好善嫉恶」。
《漢語大詞典》:疾味
指可以致病的美食。比喻邪恶的品质和行为。国语·楚语下:“吾闻国家将败,必用姦人,而嗜其疾味,其子之谓乎。” 韦昭 注:“嗜,贪也。疾味为己生疾害。喻好不善也。”
《漢語大詞典》:过颐豕视(過頤豕視)
一种邪恶不正的容貌。战国策·齐策一:“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
分類:邪恶容貌
《漢語大詞典》:百匿
亦作“ 百慝 ”。 各种邪恶。匿,同“ 慝 ”。管子·七法:“百匿伤上威。”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一:“匿,与‘慝’同。百匿,众慝也。言姦慝众多,共持国柄,则上失其威也。”《亢仓子·君道》:“国鬱,则百慝并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万几丛脞于上,百慝养痈于下……有不转多事者乎?”
分類:邪恶
《漢語大詞典》:赑匿(贔匿)
大逆不道。匿,同“ 慝 ”。邪恶。周书·庾信传:“既姦回之贔匿,终不悦於仁人。”
分類:邪恶
《国语辞典》:崇正黜邪  拼音:chóng zhèng chù xié
尊崇正义,排除邪恶。《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请几位好好的举人、秀才,教他们读四书、五经,……将来长大了,也好晓得些崇正黜邪的道理。」
《國語辭典》:臭名昭著  拼音:chòu míng zhāo zhù
丑恶的名声昭彰显著。如:「他卖国求荣,早已臭名昭著,为国人所唾弃。」
《國語辭典》:惩恶劝善(懲惡勸善)  拼音:chéng è quàn shàn
语本《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脩之。」对邪恶惩戒,以劝勉人为善。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上》:「赏罚者,国家之利器也,所以惩恶劝善,不以喜加赏,不以怒增刑。」
《漢語大詞典》:刺慝
讽刺邪恶。 明 方孝孺 《姚贞妇赞》:“谨其初,设其恒,备盛衰,著美刺慝,春秋之义,劝戒甚白。”
分類:讽刺邪恶
《漢語大詞典》:迁善黜恶(遷善黜惡)
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亦作“ 迁善去恶 ”。 清 冯桂芬 《〈窥天镜〉序》:“五经四子书,皆劝善书也,亦间及果报,著其理,春秋传兼言徵验,而四子书教人迁善去恶之道大备。”
《漢語大詞典》:迁善塞违(遷善塞違)
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 清 谭嗣同 《刘淞芙〈湘报馆章程〉跋》:“闻见既溥,法戒乃兴,迁善塞违,教治以懋。”
《漢語大詞典》:弃恶从善(棄惡從善)
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如:犯罪分子只有坦白交待、弃恶从善才有出路。
《國語辭典》:去邪归正(去邪歸正)  拼音:qù xié guī zhèng
舍弃恶行,回归正道。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三折:「哥哥你说的是壮士言,到京师见帝王,则要你去邪归正为良将,治国安邦万人讲。」《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关公曰:『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今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弃邪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