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3,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祖道
信道
道涂
门道
本道
可道
阳道
道左
君道
同道
三道
北道
僧道
上道
求道
《國語辭典》:祖道  拼音:zǔ dào
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汉书。卷六六。刘屈氂传》:「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有一杯酒为君祖道,待俺先把盏者!」
《國語辭典》:信道  拼音:xìn dào
1.信仰正道。《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
2.知道、明知。宋。柳永 瑞鹧鸪。宝髻瑶簪词:「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你好羞人,兀自有那面颜来讨钱!你信道我和酒也没,索性请你吃一顿拳踢去了。」
3.果真是。《董西厢》卷一:「高谈阔论晓今古,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信道:『若说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漢語大詞典》:道涂(道塗)
见“ 道途 ”。
《國語辭典》:道途  拼音:dào tú
路途。《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及至道途坦平处,此心夷然不以为惧。」
《國語辭典》:门道(門道)  拼音:mén dào
门前的长形甬道。如:「他穿过门道,头也不回的走了。」
《國語辭典》:门道(門道)  拼音:mén dao
1.门路。如:「他虽然勤劳用功,却得不到门道。」
2.技巧、本领。《续孽海花》第三四回:「他的替工赵大,伺候牲口的门道儿也狠精。」
3.引申为来龙去脉。如:「这事说来也怪,看不出什么门道。」
《漢語大詞典》:本道
(1).正道。指本根之道。京氏易传·蛊:“蛊适六爻,阴阳上下,本道存也。”
(2).以道为根本。 晋 孙楚 《庄周赞》:“本道根贞,归于大顺。”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新唐书·李吉甫传:“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使。”宋史·礼志二七:“国朝之制,有於私第册之者,有於本道册之者。”
(4).谓正派、本分。 克非 《春潮急》一:“这天上午, 太平镇 场口外的桥楼底下,站着两个老实本道的青年。”
《漢語大詞典》:可道
(1).可言;可说。《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2).可真是。 宋 毛滂 《清平乐》词:“银河秋浪,遥出 崑崙 上,忽变澄澜添碧涨,可道昇平无象。”《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 萧乡宦 的夫人﹞问 孔举人 娘子道:‘这一位是那一门亲家?虽是面善,这会想不起来了。’ 孔举人 娘子道:‘可道面善,这是 晁亲家 宠夫人。’”
《國語辭典》:阳道(陽道)  拼音:yáng dào
1.外事,如朝祀之类。语出《礼记。昏义篇》:「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
2.为主、居上之道。如君道、父道、夫道。相对于臣道、子道、妇道等阴道而言。
3.月亮绕行太阳的轨道。见《汉书。天文志》。
4.正道。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我法阴符,按阳道,握兵机。」
5.称男性的生殖器。《宋书。卷三四。五行志五》:「豫章吴平人有二阳道,重累生。」也称为「阳物」。
《國語辭典》:道左  拼音:dào zuǒ
道路左侧。泛指路旁。唐。李朝威《柳毅传》:「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漢語大詞典》:君道
为君之道。易·复:“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汉 蔡邕 独断:“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卷下:“君有常道,臣有定守。赏当功,罚当罪;与之惟我德,夺之惟我惧,君道也。”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师道与君道并重,教泽与治泽齐长。”
分類:君道
《國語辭典》:同道  拼音:tóng dào
1.思想、观念相同。《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汉。王充《论衡。齐世》:「帝王治世,百代同道。」
2.志趣相同。唐。张谓 夜同宴用人字诗:「平生颇同道,相见日相亲。」宋。欧阳修〈朋党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3.同一行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你两家同道中又是对手,正好做一对儿夫妻。」
4.同路。如:「那天我和他同道回家。」
《漢語大詞典》:三道
(1).指人子事亲的三种孝道,即生养、死葬和祭祀。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2).三路。北史·齐武成帝纪:“ 周 将 杨忠 ……等二十餘万人,自 恒州 分为三道,杀掠吏人。”
(3).指国体、人事、直言。汉书·晁错传:“选贤良明於国家之大体,通於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諫者,各有人数,将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当此三道。”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三道:国体、人事、直言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陈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
(4).三道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答时务策三道。”
(5).指古代军事理论上的正道,奇道,伏道。 宋 苏洵 《权书·攻守》:“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
《漢語大詞典》:北道
(1).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 玉门关 和 阳关 以西,大体经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在 疏勒 以西越过 葱岭 ,通往今 中亚 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 敦煌 取道 伊吾 ,大体经今 新疆 天山山脉 以北和 伊犁河 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 中亚 和 西亚 。另据 唐 道宣 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 伊州 经今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 凌山 ,通往今 中亚 各地的路线。 玄奘 赴 印 时,即取此线。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杭州 周汾 ,字 蓉衣 ,《咏春柳》云:‘ 西湖 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
《國語辭典》:僧道  拼音:sēng dào
僧徒与道士。《宋史。卷四二九。道学传三。朱熹传》:「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红楼梦》第七○回:「贾琏自在梨香院伴宿七日夜,天天僧道不断做佛事。」
《國語辭典》:上道  拼音:shàng dào
1.玄妙之道。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四。运象篇》:「昔未受上道之前,有欲索侧人意,有称说堪陶奖者,受隐书之后,此计都冥也。」
2.启程、出发。《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知情、识趣。如:「还是小吴最上道!班上有任何活动一概参加。」
《國語辭典》:求道  拼音:qiú dào
1.寻找路径。《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至滇,滇王当羌乃留为求道,四岁馀,皆闭昆明,莫能通。」
2.追求道术。唐。李商隐 题僧壁诗:「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赵升一见真人,涕泣交下,叩头,求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再欲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