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30,分389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易道
道流
清道
好道
分道
言道
涧道
雅道
具道
小道
佛道
道宫
墓道
伯道
道消
《漢語大詞典》:易道
(1).周易之道。《书序》:“约史记而修春秋,讚道以黜《八索》。”
(2).谓互易其处境。战国策·赵策三:“ 齐 , 秦 之深讎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 秦 , 齐 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於 齐 而取偿於 秦 ,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 秦 易道也。”
(1).整饬道路。国语·晋语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 韦昭 注:“轻关,轻其税。易道,除盗贼。”
(2).平路。《淮南子·说林训》:“易道良马,使人欲驰。”
易于引导。道,通“ 导 ”。 汉 刘向 说苑·修文:“乐之动於内,使人易道而好良;乐之动於外,使人温恭而文雅。”
《漢語大詞典》:道流
(1).某种主张、教义的流布。庄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处。”
(2).指道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谈空空於释部,覈玄玄於道流。” 李善 注:“释部,内典也。汉书曰:‘道家流者,出於史官,歷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也。’”
(3).道士之辈。 唐 孟浩然 《梅道士水亭》诗:“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宋 王十朋 《龙瑞道士赠兰》诗:“清含道流气,轻带羽衣黄。”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至今远近道流,皆于此日聚城西 白云观 ,观即 长春 修炼处也。”
(4).指道教。《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虽崇奉道流,那 惠妃 却篤信佛教,各有所好。”
《國語辭典》:清道  拼音:qīng dào
1.清净无为的道理。《淮南子。原道》:「是故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因循应变。」
2.旧时帝王或官员出行时,需清除道路,驱散行人,称为「清道」。《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后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南朝梁。沈约齐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启路。」
3.扫除道路。如:「清道夫」。
《國語辭典》:好道  拼音:hǎo dào
1.无论如何。《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才是。」也作「好倒」。
2.难道。《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总有也是他挣下的,好道拿他的不成?」也作「好倒」。
《漢語大詞典》:分道
(1).谓分走不同的道路。汉书·常惠传:“於是 汉 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 唐 韩愈 《京尹不台参答友人书》:“赤令尚与中丞分道而行,何况京尹。”
(2).犹分界。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 钱 才远不及 刘 ,然其诗尚有盛 唐 遗响, 刘 即自成中 唐 与盛 唐 分道矣。”
《漢語大詞典》:言道
(1).谈论;说。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花月痕》第十三回:“ 贾氏 坐下言道:‘ 韩师爷 好几天不来,今天却送甚柬帖儿,叫你这样苦恼?’”京剧《猎虎记》第七场:“ 解珍 : 毛寿 言道:‘锁簧生锈,后园已然多日无人进入。’”
(2).指议论为政之道。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独喜 思谦 之徒,遭时言道。”
《漢語大詞典》:涧道(澗道)
山涧通道。 南朝 梁 王台卿 《奉和往虎窟山寺》:“飞梁通涧道,架宇接山基。”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明 张羽 《游方山观梅》诗:“寻芳正及上春时,涧道縈紆恨到迟。”
分類:山涧通道
《國語辭典》:雅道  拼音:yǎ dào
1.正道、王道。《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论曰》:「仲宝雅道自居,早怀伊、吕之志。」《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
2.风雅的事。唐。王昌龄 静法师东斋诗:「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
《漢語大詞典》:具道
备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 德宗 以问 炎 , 炎 具道所以。”
分類:备述
《國語辭典》:小道  拼音:xiǎo dào
1.小路、小径。如:「循小道上山。」
2.非正途的邪路、歪道。《谷梁传。隐公元年》:「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
3.各种技艺。如农事、医术、卜筮等。《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4.道士的自称。《水浒传》第一回:「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馀年,也只听闻。」《红楼梦》第二九回:「看著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壮。」
《漢語大詞典》:佛道
(1).佛法之道。《法华经·序品》:“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於深山,思惟佛道。”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 ,而二 汉 方志莫有称焉。”晋书·王恭传:“王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
(2).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议者戏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判司为饿鬼道。’”
(3).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散施贫民及助修佛道观宇,一钱不留於家。”
《漢語大詞典》:道宫
犹道观。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八:“道宫琼作想,真帝玉为名。” 宋 田锡 《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军营马监,无不高严,佛寺道宫,悉皆壮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行在百官,以祠事致斋於僧寺,多相与徧游寺中,因游傍近园馆。或斋於道宫亦然。”
分類:道观
《國語辭典》:墓道  拼音:mù dào
墓地通道。《左传。定公元年》:「秋七月癸已,葬昭公于墓道南。」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漢語大詞典》:伯道
晋 邓攸 的字。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士元 名位屈, 伯道 子孙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向忧 伯道 之忧,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未孕者,尚不一其人。”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顾亭林》:“得一子,已成童而夭,竟同 伯道 。”参见“ 伯道无儿 ”。
霸道。伯,通“ 霸 ”。指国君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策。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齐桓 行伯道,会诸侯,事 周 室。” 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汉书·梅福传:“ 高祖 弃 陈平 之过而获其谋, 晋文 召天王, 齐桓 用其讎,有益於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宋 王禹偁 《一品孙郑昱》诗:“我爱三代时,法度有深根……四民有定分,宦路无驰奔。自从杂伯道,倾夺日喧喧。”
《國語辭典》:伯道无儿(伯道無兒)  拼音:bó dào wú ér
伯道,晋朝邓攸的字。邓攸为河东太守时,因避石勒兵乱,带著自己的儿子及侄子逃难。途中数次遇到贼兵,邓攸因不能两全,乃丢弃儿子保全侄儿,以致没有后嗣。见《晋书。卷九○。良吏传。邓攸传》。后以伯道无儿比喻人没有子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重邓仆射,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也作「伯道之忧」。
《漢語大詞典》:道消
(1).某种主张被压抑不得伸张。易·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道消结愤懣,运开申悲凉。”
(2).谓颤危;覆亡。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于时皇极遘道消之会,羣黎蹈颠沛之艰。” 唐 李尚一 《开业寺碑序》:“自 魏 歷 齐 ,僧徒弥广,德均鶖鷺,数若稻麻。洎乎 周 季道消,芟夷像教,斯虐主之称乱,甚魔王之未降。” 五代 梁太祖 《受禅改元制》:“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前朝道消,中原政散,瞻乌莫定,失鹿难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