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7,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道士坠驴
道士乘仙
青莲道士
青牛道士
麻衣道士
庙视道士
分类词汇
先生
道人
法师
羽衣
全真
仙官
法官
小道
少君
《漢語大詞典》:道士坠驴(道士墜驢)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载: 五代 末隐士 陈抟 ,乘骡去 汴州 ,途中听到 赵匡胤 登极作皇帝的消息,大笑坠骡说:“天下从此定矣。”遂入 华山 为道士。后因以“道士坠驴”为乱世结束,天下趋于太平的典故。 清 丘逢甲 《四迭秋怀韵》之八:“道士坠驴天下定, 香孩 夹马 圣人生。”
《分类字锦》:道士乘仙(道士乘仙)
李峤 鹿诗 道士乘仙日,先生折角时。方怀丈夫志,抗首别心期。
分类:麋鹿
《漢語大詞典》:青莲道士(青蓮道士)
指佛教僧侣。佛教初传入,呼僧为道士。 唐 鲍溶 《长安旅客怀旧山》诗:“青莲道士长堪羡,身外无名至老閒。”参见“ 青莲 ”。
《國語辭典》:青莲(青蓮)  拼音:qīng lián
一种睡莲。叶子宽而长,青白分明。印度人认为具有伟人眼睛的特徵,所以用来形容佛的眼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目净脩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漢語大詞典》:青牛道士
汉 方士 封君达 的别号。后汉书·方术传下·封君达“ 君达 号‘青牛师’” 李贤 注引汉武帝内传:“ 封君达 , 陇西 人。初服黄连五十餘年,入 鸟举山 ,服水银百餘年,还乡里,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号‘青牛道士’。” 北周 庾信 《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是知 青牛道士 ,更延将尽之命; 白鹿真人 ,能生已枯之骨。” 唐 裴铏 《传奇·封陟》:“我所以恳恳者,为是 青牛道士 之苗裔。况此时一失,又须旷居六百年,不是细事。”
分類:方士封君
《漢語大詞典》:麻衣道士
见“ 麻衣道者 ”。
《漢語大詞典》:麻衣道者
宋 时善相术者。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钱若水 为举子时,见 陈希夷 於 华山 …… 希夷 初谓 若水 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復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 麻衣道者 也, 希夷 素所尊礼云。”事又见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亦称“ 麻衣道士 ”、“ 麻衣道人 ”。 明 何景明 《胡生行》:“ 希夷 不识 钱若水 , 麻衣道士 应当知。” 清 赵翼 《赠相士彭铁嘴》诗:“自后 唐举 及 吕公 ,下至 麻衣道人 、 柳庄翁 ,一十七家术愈工。”
《高级汉语词典》:庙视道士
庙中管香火的道人
《國語辭典》:先生  拼音:xiān shēng
1.对一般男子的尊称。如:「陈先生」、「李先生」。
2.称谓。妻子对他人称自己的丈夫。如:「他跟我先生是多年的好友。」
3.对老师的尊称。《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延一个老成名师,择日叫他拜了先生。」
4.对年长有道德、有学问、或有专业技能者的尊称。《战国策。宋卫策》:「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深感先生见爱。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
5.对士人的称呼。《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以见。」
6.对道士的称呼。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一个先生来化斋,求利市。」《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方出寺来,见一个先生,穿著道袍,头戴逍遥巾,腰系黄丝绦,脚著熟麻鞋,坐在寺前卖药,散施符水。」
7.妓女。《海上花列传》第四回:「王老爷!耐勿来仔末,倪先生气得来,害倪一埭一埭来请耐。」《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上海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國語辭典》:道人  拼音:dào rén
1.修道或得道的人。《三国演义》第九回:「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西游记》第二一回:「大圣直至门前,见一道人,项挂数珠,口中念佛。」
2.寺院里的侍役。《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道人报与长老知道。长老将自己龛子,妆了可常,抬出山顶。」
《國語辭典》:法师(法師)  拼音:fǎ shī
1.精通佛法、善说教理并致力于修行传法的出家人。一般也作为对出家人的敬称。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又七月十六日,吾于孝感寺侍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观音经。」
2.遵守师承。《佛开解梵志阿颰经》:「沙门所说,言必法师,其所不闻,不得意造。」
3.精通道法,可为人师或进行法事的道士。《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祠部郎中》:「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戒律师。」《水浒传》第四十七回:「说这厮也好大胆,独自一个来做细作,打扮做个解魇法师,闪入村里来。」也作「法官」。
《漢語大詞典》:羽衣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國語辭典》:全真  拼音:quán zhēn
1.道士的别称。《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多备斋供,不问云游,全真道人都要斋他。」《西游记》第二四回:「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2.保全其自然的天性。《庄子。盗蹠》:「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曹毗传》:「梁生适南越以保慎,固能全真养和。」
《國語辭典》:仙官  拼音:xiān guān
称有职位、爵禄的神仙。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诗:「明真台上下仙官,玄藻初吟万籁寒。」
《國語辭典》:法官  拼音:fǎ guān
1.依法担任审判工作,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官员。旧时也称为「推事」。《商君书。定分》:「吏遇民不循法,则问法官。」《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推鞫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
2.旧时称有职位的道士。《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夫人休要吃惊。太尉已去请法官到来作用,便见他是人是鬼。」《红楼梦》第二九回:「早有张法官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
《國語辭典》:法宫(法宮)  拼音:fǎ gōng
正殿。《汉书。卷四十九。晁错传》:「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唐。李商隐〈韩碑〉诗:「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國語辭典》:小道  拼音:xiǎo dào
1.小路、小径。如:「循小道上山。」
2.非正途的邪路、歪道。《谷梁传。隐公元年》:「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
3.各种技艺。如农事、医术、卜筮等。《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4.道士的自称。《水浒传》第一回:「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馀年,也只听闻。」《红楼梦》第二九回:「看著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壮。」
《漢語大詞典》:少君
(1). 周 代称诸侯之妻。左传·定公十四年:“从我而朝少君。” 孔颖达 疏:“少君,犹小君也。君为大君,夫人为小君。”
(2).尊称他人之妻。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谢逸谢薖:“一日, 惠洪 过溪堂,见 无逸 ( 谢逸 )所居一室,生涯如 庞藴 ,少君方炊,稚子 宗野 汲水, 无逸 诵书扫除,见师放帚大笑曰:‘聊復尔耳。’”
(3).年幼之君。左传·哀公六年:“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
(4). 汉武帝 时 齐 方士名。姓 李 ,以祠灶、辟谷、却老之方往见 武帝 。谓祠灶,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可以不死。事见汉书·郊祀志上。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武帝 之时,有 李少君 ,以祠灶辟穀却老见上。” 宋 梅尧臣 《温成皇后挽词》:“歌欲传《长恨》,人将问 少君 。” 清 陈孟楷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鰥目炯炯,恒至嚮晨,虽有 鸿都 、 少君 之术,似亦未易措置也。”
(5).泛指道士。 唐 贾岛 《过杨道士居》:“无话 瀛洲 路,多年别少君。”
(6).旧时敬称他人之子。红楼梦第一一四回:“弟那年在 江西 粮道任时,将小女许配与统制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