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系词(系詞)  拼音:xì cí
判断句中联结主语与断语的词称为系词。如「释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我是学生」中的「是」就是「系词」。也称为「系词」。
《國語辭典》:类名(類名)  拼音:lèi míng
一个类的名称。如「人」便是一个类名。
《國語辭典》:主词(主詞)  拼音:zhǔ cí
1.逻辑学上指命题中居于主位的词项。
2.语法上指作为主体的人或物。一般置于谓语之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如「水果很甜」的「水果」。也称为「主语」。
《國語辭典》:主语(主語)  拼音:zhǔ yǔ
语法上指位于谓语前,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如「孔子是圣人」中的「孔子」。也称为「主词」。
《国语辞典》:推导(推导)  拼音:tuī dǎo
根据已知的定义或观念,经过逻辑的推判而引导出结论的过程。
《國語辭典》:蕴涵(蘊涵)  拼音:yùn hán
1.蕴藏包含。清。方苞〈余东木时文序〉:「盖久困于举场,故择义遣辞,不敢过为艰深怪特,而中所蕴涵,则非顺时取誉者所能貌似,此好古积学之自然而流露者也。」清。王先谦《东华录。顺治二十四》:「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于圣经者,莫不蕴涵事理,成一家言。但卷帙浩繁,若以之教人恐未能一时尽解,其义亦未能一时尽得。」也作「蕴含」。
2.蕴藏的意涵。清。梁诗正〈御绘诗经全图赞〉:「五际六情,条纲可述,理趣环深,蕴涵微密。」
《国语辞典》:量化  拼音:liàng huà
1.把某范围内的变化用数值表现出来的过程。例如把水的凝固点到沸点之间画分成一百个相同的间隔,每间隔称为一度,而把测得的温度用整数值表示。如三十八度、四十二度、一百度。后来在社会科学上,描述观察的现象,用数值表达并加运算,也称为「量化」。
2.逻辑推论中,将论證的有效性用数量来表示。如全称量词「所有」代表其中每一个都是有效的,存在量词「有的」代表其中至少一个是有效的。
《國語辭典》:反驳(反駁)  拼音:fǎn bó
因反对而辩驳。如:「讨论问题时,不能只是一味地反驳别人。」
《漢語大詞典》:运算器
又称“算术逻辑部件”。计算机中能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其性能通常用字长和运算速度来表示。
《漢語大詞典》:线性表
n≥0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数据逻辑结构。表中每个数据元素,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趋和一个直接后继。对它可进行存取、插入、删除、合并、分解、复制、检索、排序等运算。
《国语辞典》:逆向思考  拼音:nì xiàng sī kǎo
使用逆序逻辑去推理,即就事情结果追溯原因。如在数学上就答案去推论解析过程,在犯罪侦防上就刑案现场去追究发生的事实等都是运用逆向思考。
《国语辞典》:公案比语(公案比语)  拼音:gōng àn bǐ yǔ
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因公案的深旨,意恒在言外,故称比语。《西游记》第二回:「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
《国语辞典》:经院哲学(经院哲学)  拼音:jīng yuàn zhé xué
欧洲中世纪的教会哲学。运用逻辑和哲学方法讨论、讲授基督教的教义,设法调和理性与信仰间的冲突。但往往墨守经文,强加申释。
《国语辞典》:换句话说(换句话说)  拼音:huàn jù huà shuō
以另一种说法表示。用于改变叙述的逻辑或说话的立场。如:「老师建议他修改提案内容,换句话说,老师不完全赞同他原来的构想。」
《国语辞典》:价值逻辑(价值逻辑)  拼音:jià zhí luó jí
关于善恶与美丑的价值问题,向来思想家皆认为非逻辑问题,故实證论及行为主义乃有所谓价值中立或价值免谈之论。五十年代初期,方赖特(Von wright)依程态逻辑系统推演出价值逻辑系统。中国儒家思想著作中每多价值判断的推理,以往每视为非科学、非逻辑,此后当可依最新的价值逻辑理论予以论述。
《国语辞典》:演算逻辑部(演算逻辑部)  拼音:yǎn suàn luó jí bù
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的一部分。可作算术和逻辑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