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学人(學人)  拼音:xué rén
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如:「归国学人」。《左传。昭公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宴乐,学人舍业,为疾故也。」
《國語辭典》:功用  拼音:gōng yòng
1.治事的绩效。《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2.功夫。唐。柳宗元 叠后诗:「劝君火急添功用,趁取当时二妙声。」
3.功利。《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慢差等。」
4.人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七:「自然而行,不假功用。」
5.物品所具有的功能及所能产生的效能。如:「这种机器有什么功用?」
《國語辭典》:绝唱(絕唱)  拼音:jué chàng
比喻诗文出类拔萃,无人可比。《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史臣曰》:「绝唱高踪,久无嗣响。」《红楼梦》第三八回:「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
《國語辭典》:绝响(絕響)  拼音:jué xiǎng
比喻技艺失传或流风馀韵不复可见。《抱朴子。外篇。广譬》:「聪者,料兴亡于遗音之绝响;明者,觌机理于玄微之未形。」《晋书。卷四九。阮籍等传。史臣曰》:「嵇琴绝响,阮气独存。」
《國語辭典》:肤受(膚受)  拼音:fū shòu
1.亲身感受。《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魏书。卷一○五。天象志四》:「夫肤受之微不可不察,亦自我天视而降鉴焉。」
2.浅薄而不深切。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清。唐仲冕〈芳录山人诗录序〉:「其天资学力有大过人者,非肤受反傅,片接寸附者所可几及。」
《漢語大詞典》:肤受之愬(膚受之愬)
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邢昺 疏:“皮肤受尘,垢秽其外,不能入内也。以喻譖毁之语,但在外萋斐,构成其过恶,非其人内实有罪也。” 朱熹 集注:“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汉书·谷永传:“﹝将军﹞不听浸润之譖,不食肤受之愬。” 颜师古 注:“肤受,谓初入皮肤至骨髓,言其深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你想外国人又不是 包龙图 ,况且又不懂 中国 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愬了。”亦作“ 肤受之诉 ”、“ 肤受之言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伏见前太尉西曹掾 蒋遵 ,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诉,遂致禁錮,世以是为严。”后汉书·儒林传上·张法滕冯等传论:“若夫数将者,并宣力勤虑,以劳定功,而景风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肤受之诉不行於君,巧言之诬不起於人矣。”旧唐书·房玄龄传:“逆耳之諫必听,肤受之诉斯絶。”亦省作“ 肤受 ”。晋书·刘毅和峤等传论:“ 刘毅 一遇宽容, 任 和 两遭肤受。”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初, 多逊 与 赵韩王 睚眦, 太宗 践祚,每召对即倾之,上以肤受,颇惑之。”
《漢語大詞典》:庭庑(庭廡)
(1).堂下四周的廊屋。 晋 潘岳 《怀旧赋》:“步庭廡以徘徊,涕泫流而霑巾。”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见中军士卒,步於庭廡,传呼风生。”
(2).喻指初步的造诣、境界。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然相其文质……盖俯仰于 桐城 之道左,而未趋其庭廡者也。”
《國語辭典》:籓篱(籓籬)  拼音:fān lí
范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既籓篱之已触,总桎梏而自甘。」也作「藩篱」。
《漢語大詞典》:巨儒
造诣高深的儒者。 汉 桓宽 盐铁论·杂论:“ 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恧然不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荀况 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 乾 嘉 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詁训。”
《國語辭典》:造就  拼音:zào jiù
1.培养、栽培。如:「造就人才。」
2.成就、成果。《儒林外史》第八回:「表侄学业,近来造就何如?」
《國語辭典》:书圣(書聖)  拼音:shū shèng
书法精妙,造诣极高的大书法家。《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齐游击将军徐希秀亦号能书,常谓志为『书圣』。」
《國語辭典》:绝诣(絕詣)  拼音:jué yì
精绝的造诣。如:「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已达绝诣。」
分類:高之造诣
《漢語大詞典》:深诣(深詣)
谓造诣很深。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诗集〉序》:“某得而观之,窃以为先生之诗,博采深诣,典则深厚,成一家之言。” 明 文徵明 《又跋李少卿帖》:“公既多閲古帖,又深诣三昧,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
分類:造诣
《漢語大詞典》:诣极(詣極)
谓极深的造诣。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盖絶句之作,本於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
分類:造诣
《國語辭典》:书品(書品)  拼音:shū pǐn
1.品评书法的著作。历代以书品为名的著作极多,如南朝梁庾肩吾、明代杨慎均曾以书品为书名。
2.书法的造诣风格。唐。张又新 东林寺碑阴记:「北海守李公,文人之雄,书品之能者也。」
《漢語大詞典》:诗匠(詩匠)
指在诗歌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人。 唐 苑咸 《酬王维》诗序:“然 王兄 当代诗匠,又精禪理。” 宋 张耒 《看花》诗:“经营美景还诗匠,倾扫顽愁赖酒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