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阻命
抗拒王命。谓造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贼 稹 阻命之时, 临洛 市中百姓有推磨盲骡无故死,因卖之。”
《漢語大詞典》:屯结(屯結)
(1).聚集,集结。常用于聚众造反。后汉书·滕抚传:“ 梁太后 虑羣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 李固 。”明史·项忠传:“ 白圭 既平 刘通 , 荆 、 襄 间流民屯结如故。”
(2).指聚众起事者。晋书·石季龙载记下:“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皆不从。”
《漢語大詞典》:构逆(構逆,搆逆)
造反,发动叛乱。 晋 潘岳 《西征赋》:“俾庶 朝 之构逆,歷两王而干位。”南史·毛喜传:“及 宣帝 崩, 叔陵 构逆,敕中庶子 陆琼 宣旨,令南北诸军皆取 喜 处分。” 明 屠隆 《綵毫记·敷演家门》:“正遇 永王 构逆,抗节迍邅。”
搆逆:作乱,叛乱。周书·齐炀王宪传:“ 卫王 搆逆,汝知之乎?”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尚书雪冤狱:“值 庞勋 搆逆,穽於寇域,逾期不归。”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外戚封爵同邑:“ 孝烈 方后 以宫婢搆逆,拥卫圣躬,受非常宠眷。”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宋书异同》:“ 南譙王 义宣 之搆逆也, 畅 不从,王欲害之。”
《漢語大詞典》:遗谶(遺讖)
(1).前人留下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谶言。文选·班固〈幽通赋〉:“ 黄神 邈而靡质兮,仪遗讖以臆对。” 李善 注:“ 应劭 曰: 黄 , 黄帝 也,作占梦书;邈,远也。言 黄神 邈远无所质问,依其遗讖文,以胸臆为对也。” 清 丘逢甲 《漫遣三迭前韵》之一:“ 六朝 遗讖詮《桃叶》, 三峡 哀謡和《竹枝》。”
(2).谓在他人家中留下谶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时酷吏多令盗夜埋蛊遗讖於人家,经月,告密籍之。”按,旧时造反,往往假借谶纬以号召群众。故 曹魏 以来历代王朝,都明令严禁,如有发现,按法处罪。
《漢語大詞典》:首逆
旧指造反作乱的为首者。明史·方国珍传:“惟都事 刘基 以 国珍 首逆,数降数叛,不可赦。” 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公以 临武 参将,从提督 罗思举 破贼 羊泉街 ,首逆诛。”
《國語辭典》:反骨  拼音:fǎn gǔ
一种相术中的骨相,据说有这种骨相的人不忠。《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漢語大詞典》:遘逆
造反,发动叛乱。遘,通“ 构 ”。 汉 史岑 《出师颂》:“ 西零 不顺, 东夷 遘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岂知羣邪遘逆,联声嗷嗷,紫夺我朱,远诣恶土。”
《漢語大詞典》:反诗(反詩)
表示造反之意的诗词。《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看了冷笑。正看到 宋江 题《西江月》词,并所吟四句诗,大惊道:‘这个不是反诗?谁写在此?’”《封神演义》第二回:“只见看午门内臣俯伏奏曰:‘臣在午门,见墙上 苏护 题有反诗十六字,不敢隐匿,伏乞圣裁。’” 郭沫若 《牧羊哀话》四:“诗笺一张,明明是首反诗。”
分類:造反
《漢語大詞典》:叛反
叛变造反。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抵多少遵承帝王宣,禀受将军令,不由喒不叛反,不由喒不掀腾。”
分類:叛变造反
《漢語大詞典》:叛逆者
与公认的习惯或传统决裂的人
参与造反的人
《国语辞典》:鼻涕往上流  拼音:bí tì wǎng shàng liú
比喻造反、逆上。《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没廉耻的淫妇!没顶著我的天,躧著我的地,佔著我的汉子,倒赏我东西过节!这不是鼻涕往上流的事么?」
分类:造反
《国语辞典》:鼻涕没有倒流的(鼻涕没有倒流的)  拼音:bí tì méi yǒu dào liú de
(谚语)比喻事情没有本末颠倒、造反逆上的。如:「常言道:『鼻涕没有倒流的』,部属总要谨守本分、服从主管,那能做出僭权越级的事呢?」
分类:谚语造反
《漢語大詞典》:潢池赤子
谓造反的百姓。语本汉书·循吏传·龚遂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端平元年:“﹝ 乔行简 ﹞上疏曰:‘……万一兵兴於外,缀於强敌而不得休,潢池赤子,復有如 江 、 闽 、 东浙 之事,其将奈何!’” 明 沈璟 《义侠记·振旅》:“潢池赤子操白刃,只望彤庭降赦章。”参见“ 潢池弄兵 ”。
分類:造反百姓
《國語辭典》:潢池弄兵  拼音:huáng chí nòng bīng
比喻人不自量力而发动兵乱。参见「弄兵潢池」条。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小丑跳梁,潢池弄兵,原属常有之事,然要皆疆臣有以通迫之。」
《國語辭典》:潢池弄兵  拼音:huáng chí nòng bīng
比喻人不自量力而发动兵乱。参见「弄兵潢池」条。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小丑跳梁,潢池弄兵,原属常有之事,然要皆疆臣有以通迫之。」
《國語辭典》:狐鸣狗盗(狐鳴狗盜)  拼音:hú míng gǒu dào
比喻作恶偷盗或祸国殃民的人。《旧唐书。卷一七八。郑畋传》:「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狗盗。」
分類:造反贬称
《國語辭典》:狐鸣鱼书(狐鳴魚書)  拼音:hú míng yú shū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欲壮大反秦声势,鼓动众人起事,乃丹书「陈胜王」于布帛上,置鱼腹中,再令人买而剖食,得丹书;又令人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典出《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后用以比喻起事者欲鼓动群众所使用的手段。如:「野心家往往藉著怪力乱神的说法、狐鸣鱼书的骗局,煽动纯洁而无知的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