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60,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开通
灵通
六通
中通
曲通
通今
三通
通济
通川
通用
通论
通舟
江通
伯通
通义
《國語辭典》:开通(開通)  拼音:kāi tōng
1.排除障碍物。《礼记。月令》:「开通道路,毋有障塞。」
2.启发。如:「开通知识」。
《國語辭典》:开通(開通)  拼音:kāi tong
不顽固,能接受不同的想法意见。如:「他虽年老,却很开通,能接受新的观念。」
《國語辭典》:灵通(靈通)  拼音:líng tōng
1.精神上的感应相通。《西游记》第一回:「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2.快速丰富。如:「他的消息特别灵通,是班上的包打听。」
3.巧妙便利。如:「这玩意儿看来不起眼,用起来倒挺灵通的。」
4.机灵、伶俐。《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只是他心地虽然灵通,性情却欠淳静,才略略有些知觉,便要搭驳先生。」
5.灵活。清。袁枚《子不语。卷二一。抬轿郎君》:「自言两肩负重,则筋骨灵通,眠食俱善。」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國語辭典》:六通四辟  拼音:liù tōng sì pì
顺应天时,任物性自然。《庄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后比喻四面八方无不通达。也作「六通四达」。
《漢語大詞典》:中通
中等,普通。 鲁迅 《彷徨·肥皂》:“我一气看了六七样,都要四角多,没有买;看一角一块的,又太坏,没有什么香。我想不如中通的好,便挑定了那绿的一块,两角四分。”
《分类字锦》:曲通
珞琭子消息赋今集诸家之要略其偏见之能是以未解曲通妙须神悟
分类:星学
《漢語大詞典》:通今
通晓当今的知识。 宋 周必大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鸣珮 甘泉 不乏人,谁能博古復通今。” 清 彭玉麟 《广学校》:“夫所贵於儒者,贵其博古耳,通今耳。” 郑观应 《题何沃生胡翼南新政书》诗:“泥古不通今, 亚洲 成瓦裂。”
《國語辭典》:三通  拼音:sān tōng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的合称。又与续三通、清三通合称为「九通」。
分類:三通
《漢語大詞典》:通济(通濟)
(1).开朗豁达。世说新语·任诞“ 祖车骑 过 江 时”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性通济,不拘小节,又宾从多是桀黠勇士, 逖 待之皆如子弟。”晋书·贺循传:“前 蒸阳 令 郭訥 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
(2).融通调济。晋书·文苑传·王沈:“痷婪者以博纳为通济,眂眂者以难入为凝清。”新唐书·李吉甫传:“ 大历 时,权臣月奉至九千緡者,州刺史无大小皆千緡,宰相 常衮 始为裁限,至 李泌 量闲剧稍增之,使相通济。”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商贾贩卖……须今年索去年所卖,明年索今年所赊,然后计算得行,彼此通济。”
(3).往来通达。 宋 范仲淹 《论西京事宜札子》:“太平则居 东京 通济之地,以便天下;急难则居 西洛 险固之地,以守中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又於 清苑 界开 徐河 、 鸡距河 五十里入 白河 ,由是 关南 之漕悉通济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竟达 古淀桥 ,则河之通济甚便。”
《漢語大詞典》:通川
流通的河川。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李善 注:“通流为川而过中庭。” 南朝 宋 谢灵运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曲汜薄停旅,通川絶行舟。” 宋 苏辙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泛清河》:“何时好霖雨?是处有通川。”
分類:流通河川
《國語辭典》:通用  拼音:tōng yòng
没有时、地、人的限制,可以共同使用。《续汉书志。第三。律历志下》:「天难谌斯,是以五、三迄于来今,各有改作,不通用。」《文明小史》第六○回:「那些军机大臣连报都不看的,见了『目的』、『方针』那种通用字眼,比三代以上的文字都还难解,只得含含糊糊奏覆了。」
《國語辭典》:通论(通論)  拼音:tōng lùn
1.通达的议论。《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纭。」《旧唐书。卷二六。礼仪志六》:「当春秋二百年间,鲁凡城二十四邑,唯郿一邑称筑,其二十三邑,岂皆有宗庙先君之主乎?执此为建主之端,又非通论。」
2.贯通诸经的议论。如《五经通论》。《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春秋合三传通论》十卷:潘叔度注。」《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五经》义微,诸家异见,以所是者为正,所否者为邪,此一偏之大失也。顷者指苏轼为邪学,而加禁甚切;今已弛其禁,许采其长,实为通论。」
3.某一学科概论性的论述。如《词学通论》。
《漢語大詞典》:通舟
通行船只。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诗》:“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宋史·河渠志三:“ 佑 请疏其两端,皆可通舟。”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 福州 省河外之 五虎门 ,潮至通舟,潮退搁浅。”
《骈字类编》:江通
唐 杜甫 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 其二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漢語大詞典》:伯通
(1).指 汉 吴郡 富豪 皋伯通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遂至 吴 ,依大家 皋伯通 ,居廡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 鸿 前仰视,举案齐眉。 伯通 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於家。”
(2).借指居停主人。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乍容身於 白社 ,亦寄孥於 伯通 。”
分類:吴郡富豪
《國語辭典》:通义(通義)  拼音:tōng yì
常则。《孟子。滕文公上》:「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