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46,分150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通爱
通读
通诂
通汇
通豁
通侻
通统
通条
通替棺
通套
通傥
通俗化
通试
通视
通施
《漢語大詞典》:通爱(通愛)
犹博爱。普遍的友爱。
《國語辭典》:通读(通讀)  拼音:tōng dú
1.从头到尾全部阅读完毕。
2.读通、读懂。
《漢語大詞典》:通诂(通詁)
犹达诂。 汉 刘向 说苑·奉使:“传曰:无通詁,无通吉,春秋无通义。”
《漢語大詞典》:通汇
流通汇兑。《老残游记二集》第九回:“譬如 扬州 人在 福建 做生意,得的钱都是烂板洋钱,滙到 扬州 就变成英洋,不过稍微折耗而已。北五省用银子, 南京 芜湖 用本洋,通滙起来还不是一样吗?”
分類:流通汇兑
《漢語大詞典》:通豁
开通豁达。 宋 陶谷 清异录·齿牙春色:“ 娄师德 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
分類:开通豁达
《國語辭典》:通侻  拼音:tōng tuō
豪放不拘,不习礼仪。《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隋书。卷五八。陆爽传》:「性滑稽,尤辩俊。举秀才,为儒林郎。通侻不恃威仪,好为诽谐杂说。」也作「通脱」。
《國語辭典》:通脱(通脫)  拼音:tōng tuō
通达脱俗,旷放不拘。《晋书。卷八三。袁瑰传》:「耽投马绝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若此。」《南史。卷六一。陈庆之传》:「(庆之)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也作「通侻」。
《國語辭典》:通统(通統)  拼音:tōng tǒng
通通、一概。《文明小史》第六回:「现在差了我们,倘若拿人不到,一定要讨没趣,不要把十几年的老脸通统丢掉!」
分類:通通
《國語辭典》:通条(通條)  拼音:tōng tiáo
1.旧时燃烧煤炭时,通火用的铁条。
2.军中用以通洗枪管、炮膛等的铁条。
3.通到本干的枝条。唐。张莒紫宸殿前樱桃树赋〉:「通条液润,附节茸生。」
《漢語大詞典》:通替棺
一种像抽屉一样可以随意开闭的棺木。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殷淑仪:“及薨,帝常思见之,遂为通替棺,欲见輒引替覩尸,如此积日,形色不异。”亦省称“ 通替 ”。 清 叶廷琯 《读朗玉弟〈湘烟小录〉缀成韵语代写哀思》诗之十四:“更无通替能相见,落叶哀蝉一哭中。”
《國語辭典》:通套  拼音:tōng tào
通俗惯用的格式。《福惠全书。卷二。莅任部。到衙门》:「此通套所用,无甚关系,仍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既不好按著官话,尊声义父,又不肯依著乡风,叫声乾爹,也不好通套些儿,称作老人家。」
分類:惯用格式
《漢語大詞典》:通傥(通儻)
放达洒脱。 明 李东阳 《曲江韶石题广东黄瑛卷》诗:“ 黄生 好古流,少小慕通儻。”
分類:放达洒脱
《漢語大詞典》:通俗化
使通俗的过程。例如:这本书并不矫揉造作——而是一本通俗化的切合实际的书。
《漢語大詞典》:通试(通試)
统一考试。金史·选举志一:“后场廷试,令词赋、经义通试时务策,止选一状元。”金史·选举志三:“遂命内祗、并三品职事官承廕人、与四品五品班祗、及吏员人通试,中选者用之。”
《漢語大詞典》:通视(通視)
(1).眸子明而不正。释名·释疾病:“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视,言视通达目匡一方也。”一说,为瞋视貌。 王先谦 疏证补引 王启原 曰:“通视祗能旁达。説文:‘ 吴 楚 谓瞋目顾视曰眮。’顾视则亦旁达,盖字本为眮,然非疾病之容。”
(2).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训》:“ 通视 ,明庶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通视 ,天神也。”
(3).犹遍视;通览。后汉书·冯衍传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塋焉。”
(4).指能见度。《人民日报》1972.8.29:“第二天大家起早爬山,重新造标,最后把钢标造在通视良好的山顶上。”
《漢語大詞典》:通施
见“ 通移 ”。
《漢語大詞典》:通移
亦作“ 通施 ”。
(1).通货,货币。管子·轻重甲:“今君铸钱立币,民通移,人有百十之数,然而民有卖子者何也?”管子·国蓄:“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2).谓转移,转化。管子·地数:“ 伊尹 善通移轻重、开闔、决塞。” 马非百 新诠:“盖谓 伊尹 善於促使轻重、开闔、决塞几对矛盾互相向与自己相反之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