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58,分1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通直
变通
路通
交通
一通
圆通
通达
通鉴
通经
潜通
通塞
通灵
通幽
通行
通侯
《漢語大詞典》:通直
笔直而不弯曲。例如:大路通直。
分類:笔直弯曲
《國語辭典》:变通(變通)  拼音:biàn tōng
为了顺应时势的变迁,作非原则性的弹性处置。《易经。系辞上》:「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
《韵府拾遗 东韵》:路通
曹植表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
分类:路通
《國語辭典》:交通  拼音:jiāo tōng
1.通达无阻。《管子。度地》:「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交感、感应。《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3.沟通。《礼记。乐记》:「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4.往来、交往。《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
5.勾结串通。《三国演义》第一○回:「樊稠何故交通韩遂,欲谋造反?」《红楼梦》第一○五回:「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
6.汽车、船舶、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在陆地、水上或空中的往来。亦指信函、电报等来往。
《漢語大詞典》:一通
(1).表数量。用于文章、文件、书信、电报。 汉 班昭 《女诫》:“閒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告身状》:“恩赐臣母国号告身一通。”儒林外史第九回:“连忙将案寻出,用纸誊写一通递与他。” 郭沫若 《反正前后》七:“弄到第二天我们的 尹大都督 便下了一通罪己诏,深深的把 杨总监 褒奖了一场。”
(2).表数量。用于器物。《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今若立一通石碑在亭中,别请当今名笔写此三字在内,可垂永久。”
(3).表数量。表动量。犹一遍,一次,一阵。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天子闻之大喜,再命 李白 对番官面宣一通,然后用宝入函。”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只在新近因为白得了一个月的薪水这才发狠买来的太平御览上查了一通,到底查不着。” 瞿秋白 《慈善家的妈妈》:“他愤恨极了,就跑上慈善家的大门,破口大骂了一通。”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有些同志却在那里‘无的放矢’,乱放一通,这样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坏。”
(4).表数量。击鼓的一个段落。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鼓三百三十槌为一通,鼓止角动,吹十二声为一叠,故 唐 诗有叠鼓鸣笳之句。出《卫公兵法》。”
(5).全部,通通。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六:“我看不如咱们站起队来教武委会主任挑,把不能用的挑出去,余下咱们一通去!”
《國語辭典》:圆通(圓通)  拼音:yuán tōng
1.性情圆活不固执己见。如:「他是个圆通的人,很容易相处。」
2.佛教用语。称佛、菩萨达到没有无明、烦恼的障碍,恢复清净本性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宋。范成大 晚集南楼诗:「懒拙已成三昧解,此生还證一圆通。」
《國語辭典》:通达(通達)  拼音:tōng dá
1.明白事理。《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2.通畅无阻。如:「住在这里,可通达四方,交通极为便利。」
《國語辭典》:通鉴(通鑑)  拼音:tōng jiàn
《资治通鉴》的简称。参见「资治通鉴」条。
分類:共通鉴定
《國語辭典》:通经(通經)  拼音:tōng jīng
1.通晓经典义理。《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东京学者猥众,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
2.打通经脉。如:「通经活络」。
3.中医称治疗月经过期不来,使之通畅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潜通(潛通)
亦作“潜通”。 暗通;私通。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皇》:“指天画地,神化潜通。”旧唐书·哥舒翰传:“﹝ 哥舒翰 ﹞诬奏户部尚书 安思顺 与 禄山 潜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吏部见客:“前辈如 严文靖 之为太宰, 陆庄简 之为选郎,私宅皆无日不通宾客,未闻有讥评之者,况要津之嘱挟,簠簋之潜通,岂朝房公署所能絶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封王制书里说封王的原因是 洱河 诸部潜通 犬戎 ( 吐蕃 ), 蒙归义 率兵征讨有功。”
分類:私通六章
《國語辭典》:通塞  拼音:tōng sè
境遇的通顺与滞塞。《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虽久滞小官,深体通塞,无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唐。白居易〈祭微之文〉:「行止通塞,靡所不同。」
《國語辭典》:通灵(通靈)  拼音:tōng líng
通于神灵,和鬼神相通。《三国演义》第八九回:「万望尊神,念本朝恩义,通灵显圣,护祐三军!」
《漢語大詞典》:通幽
(1).谓与神鬼交通。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经 ( 王经 )为 江夏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 经 每论 輅 ,以为得龙云之精,能养和通幽者,非徒合会之才也。”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科学隐,幻术兴,天学不昌,占星代起,所谓点金通幽之术,皆以昉也。”
(2).通往幽胜之处。语出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逕通幽处,禪房花木深。” 明 文徵明 《寄题百花庵》诗:“旧种长松应结子,新开竹径更通幽。”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千峰叠秀,曲径通幽,楼房点缀,松柏婆娑。” 徐迟 《牡丹》二:“在新市场盖起一座大舞台,富丽堂皇;还在它旁边布置了一座曲径通幽的园林。”
《國語辭典》:通行  拼音:tōng xíng
1.通过,畅行无阻。《尉缭子。分塞令》:「非将吏之符节,不得通行。」《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
2.普遍应用。《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独设刑法以守之。」
3.习以为常。《汉书。卷七六。张敞传》:「广川王姬昆弟及王同族宗室刘调等通行为之囊橐,吏逐捕穷窘,踪迹皆入王宫。」
《漢語大詞典》:通侯
爵位名。《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鲍彪 注:“彻侯, 汉 讳 武帝 作‘通’,此亦 刘向 所易也。”汉书·高帝纪下:“通侯诸将,毋敢隐朕。” 五代 齐己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常闻 荆 渚通侯论,果遂 吴 都使者传。”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三:“栽花种树,扫地烹茶,絶无一点贵介通侯气态。”参见“ 彻侯 ”。
《國語辭典》:彻侯(徹侯)  拼音:chè hóu
秦汉时最尊贵的侯爵。后避汉武帝讳,而改称为「通侯」或「列侯」。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