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玄都观(玄都觀)
(1). 北周 、 隋 、 唐 道观名。原名 通道观 , 隋 开皇 二年改名为 玄都观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崇业坊 。见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后废。 唐 刘禹锡 《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 金 元好问 《玄都观桃花》诗:“前度 刘郎 復 阮郎 , 玄都观 里醉红芳。”
(2).泛指道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好将 金谷 楼中女,改作 玄都观 里仙。”
《國語辭典》:甬道  拼音:yǒng dào
通路、走道。《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三国演义》第五八回:「遂唤诸将各分头循河筑起甬道,暂为寨脚。」也称为「甬路」。
《國語辭典》:鬼道  拼音:guǐ dào
1.邪门法术。《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
2.鬼神所走的路。《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3.佛教六道之一。指夜叉、罗刹、饿鬼等。
《漢語大詞典》:伏道
(1).暗道,隐秘的通道。《西游补》第七回:“未来世界中,又有一条伏道,通矇瞳世界。”
(2).指利用地形埋伏军队以袭击敌人的策略。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大山峻谷,中盘絶径,潜师其间。不鸣金,不挝鼓,突出乎平川以衝敌人腹心者曰伏道。”
《漢語大詞典》:直遂
(1).直的通道。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以淫諛諂诬为族类,以中正和平为罪疾;以通行直遂为颠蹶,以逆施反鬭为安佚。”
(2).谓直接达到目的;顺利获得成功。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年少气鋭,不识几微,不知当否,但欲一心直遂,果陷刑法。” 毛泽东 《论持久战》:“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3).谓直截表达。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 唐 诗亦有直遂者,何以独咎 宋 人?” 李元洛 《诗的意境》:“它(诗歌)不能象一般散文那样论言直遂,而要饱含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以打动读者。”
《國語辭典》:改道  拼音:gǎi dào
1.改变前进的路线。如:「前方修路,车辆改道。」
2.更改制度或措施。汉。刘向《说苑。卷七。致理》:「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國語辭典》:通庄(通莊)  拼音:tōng zhuāng
1.通道。《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通庄九折,安步三危。」
2.赌博时,庄家通赔或通杀。《老残游记》第一九回:「第二条拿了个八点,天门是地之八,上下庄是九点,又赔了一个通庄。」
《漢語大詞典》:二许(二許)
指 东晋 精通道家学说的 许映 许穆 父子。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昔在 西汉 ,三 茅 来宾;爰暨 东晋 ,二 许 怀真。”云笈七籤卷五:“﹝ 杨羲 ﹞幼而通灵,与二 许 早结神明之交。”原注:“二 许 , 许映 与 许穆 。”
《漢語大詞典》:围地(圍地)
指出入通道狭窄,易被敌人围攻之地。孙子·九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杜牧 注:“出入艰难,易设奇伏覆胜也。” 杜佑 注:“所从入阨险,归道远也,持久则粮乏。故敌可以少击吾众者,为围地也。”
《漢語大詞典》:连云栈(連雲棧)
栈道名。在 陕西 汉中 地区,古为 川 陕 之通道。自 凤县 东北 草凉驿 南至 开山驿 ,全长约四百七十里, 明 洪武 二十五年,因故址增修,约为栈阁二千二百七十五间。 战国 时 秦惠王 伐 蜀 所经之栈道, 汉 张良 劝 刘邦 烧绝所过栈道,皆指此。 元 徐再思 《朝天子·常山江行》曲:“远山、近山,一片青无间,逆流泝上乱石滩,险似连云栈。” 明沈采《千金记·北追》:“俺指望龙投大海驾天关,谁承望君骑勒马连云栈。”参阅战国策·秦策三史记·留侯世家
《漢語大詞典》:沟道(溝道)
(1).低凹如沟状的纹路或通道。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李﹝集解﹞引 苏颂 曰:“痤,乃接虑李也,一名麦李,细熟有沟道,与麦同熟。” 沙汀 《记贺龙》二五:“这里的大道,也同 冀中 其他地区一样,通通给老百姓挖毁了,全都成了半人深的沟道。”
(2).指碑上刻出的阴文线槽。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沟道:“南碑刻浅,北碑刻深,谓之沟道。”
《漢語大詞典》:楼路(樓路)
楼与楼之间的通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堂坛宏敞,楼路通严,官私行止,并有栖憇。”
分類:通道
《国语辞典》:暗道  拼音:àn dào
1.呢喃自语、暗自说道。《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济川捏了一把汗,暗道:『他这一去,那话儿就穿崩了。』」
2.隐密的通道。如:「听说这栋房子里有暗道可以到海边。」
《漢語大詞典》:阶陈(階陳)
台阶与门堂间的通道。 清 恽敬 《新喻县文昌宫碑铭》:“於是筮地得吉于 虎闞山 至圣先师庙之西偏……序夹室阶陈皆备,祀 文昌帝君 。”
《漢語大詞典》:六衢
(1).谓上下四方的通道。《淮南子·俶真训》:“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於无垓坫之宇。” 高诱 注:“散布于六合之衢也。”
(2).犹六街。 明 袁宗道 《元宵》诗:“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参见“ 六街三市 ”。
《國語辭典》:六街三市  拼音:liù jiē sān shì
都市中热闹繁华的地区。《董西厢》卷一:「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也作「三市六街」。
分類:六街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