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殚述(殫述)
详尽叙述。多用于否定。《全唐诗话·曹松》引 唐 李肇 《国史补》:“公卿家率以是日拣选东床,车马闐塞,莫可殫述。”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十一》:“此类甚多,不可殫述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之詼谐,不可殫述。” 梁启超 《立宪派》:“乃至欲参用外人为司法官,诸如此者,不可殫述。”
《国语辞典》:尽述(尽述)  拼音:jìn shù
详细叙述。《红楼梦》第一四回:「又有迎春染病,每日请医服药,看医生启帖症源药案等事,亦难尽述。」
《漢語大詞典》:序述
叙述。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布 得詔陈谢,重自序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相与序述前事,彼此慨然。” 陶成章 《浙案纪略序》:“稿既成,即拟付印,同人皆谓序述过详,事机毕露。”
分類:叙述
《漢語大詞典》:述圣(述聖)
(1).称述古圣先王之盛德。 唐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述圣 鲁 宣父 ,通经 汉 仲舒 。”
(2). 子思 之封号。 元文宗 至顺 二年加封 子思 为 沂国述圣公 。 明 嘉靖 时罢其封爵,但称 述圣 。参阅元史·文宗纪三《续通典·礼十》
《國語辭典》:传述(傳述)  拼音:chuán shù
辗转述说。如:「他神奇英勇的冒险事迹,将永远在人们的口中传述。」
《漢語大詞典》:述宣
(1).继承和发扬。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
(2).阐述;阐扬。《隋书·音乐志下》:“清庙歌辞,文多浮丽,不足以述宣功德。”
《漢語大詞典》:载述(載述)
记叙,记述。《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今据闻见,於是载述。”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自 宋 兴以来,名臣良士……或本家有碑誌、行状、纪述之文,或他人为作传记之类,今来所修国史,须合收採载述。”
分類:记叙记述
《漢語大詞典》:颂述(頌述)
赞颂叙述。 汉 班固 《〈典引〉序》:“主上求取其书,竟得颂述功德,言封禪事,忠臣效也。”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之三:“ 光禄公 人伦模楷,专立祠堂,颂述功德, 敬 得附名其间,可谓幸甚。”
分類:赞颂叙述
《高级汉语词典》:重述  拼音:chóng shù
详细复述
《漢語大詞典》:述旧(述舊)
(1).遵行旧规。《后汉书·李固传》:“臣闻君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
(2).叙述往事。
《漢語大詞典》:行述
(1).谓生平概略、履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志:“素族无名策,故以纪行述耳,遂相祖习。”
(2).即行状。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我死,慎勿丐名流作传及妄为行述,以貽有识之非笑。”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么。” 巴金 《家》三七:“﹝ 觉慧 ﹞把附印在后面的三叔起稿、四叔手写的祖父的‘行述’,翻了两下。”参见“ 行状 ”。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李翱 百官行状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为「行述」。
《國語辭典》:详述(詳述)  拼音:xiáng shù
详细叙述。如:「他详述了自助旅行的种种注意事项。」
《漢語大詞典》:述修
亦作“ 述脩 ”。 修治;修明。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不云乎?‘毋念尔祖,述修厥德。’”今本《诗·大雅·文王》作“聿脩厥德”。 毛 传:“聿,述也。”《后汉书·宦者传·吕强》:“受国重恩,不念尔祖,述修厥德,而交结邪党,下比羣佞。”后汉书·宦者传·蔡邕传:“诚当思省述脩旧事,使抱忠之臣展其狂直。”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奈何弃崇山之功,为此过举!”
分類:修治修明
《國語辭典》:缕述(縷述)  拼音:lǚ shù
详细陈述。《宋史。卷四八。天文志一》:「故于天文休咎之应有不容不缕述而申言之者,是亦时势使然,未可以言星翁、日官之术有精觕敬怠之不同也。」
《漢語大詞典》:制述(製述)
著述。周书·韦夐传:“旧所製述,咸削其藁,故文笔多竝不存。” 隋 王通 中说·王道:“ 江州府君 之述曰《五经决録》五篇,其言圣贤製述之意备矣。”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东晋 谢太傅 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製述之意也。”
分類: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