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罹难(罹難)  拼音:lí nàn
遭逢灾难而死。如:「罹难者家属聚集到车祸现场,为死者祭悼。」
《國語辭典》:文字狱(文字獄)  拼音:wén zì yù
专制时代,因为文字上的关系而引起的罪案。以清朝为最多。
《漢語大詞典》:众患(衆患)
众多的迫害和困厄。《楚辞·远游》:“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胡文英 注:“众患,世俗之迫阨也。”
《國語辭典》:瓜蔓抄  拼音:guā màn chāo
明永乐时,建文遗臣景清欲谋刺成祖为惠帝报仇,事败、伏诛。后成祖抄检其乡,凡跟景清有任何辗转相系关系的都受到株连,称为「瓜蔓抄」。典出《明史。卷一四一。景清传》。后指专制统治者对臣民的残酷诛戮,殃及无辜。
《國語辭典》:逼杀(逼殺)  拼音:bī shā
逼迫而杀人。如:「黑道人马逼杀而至,他只好向警方自首。」
分類:迫害致死
《漢語大詞典》:以众暴寡(以衆暴寡)
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商君书·画策》:“ 神农 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韩诗外传》卷六:“若夫以长掩短,以众暴寡,凌轢无罪之民,而成威於閭巷之间者,是士之甚毒而君子之所致恶也,众之所诛锄也。” 章炳麟 《〈无政府主义〉序》:“山林独善,不能制羣体之曼延,橧巢见并,松櫟为摧,以众暴寡,又可覩矣!”
《國語辭典》:种族歧视(種族歧視)  拼音:zhǒng zú qí shì
因自身种族优越感作祟,而敌视或不公平对待其他种族的态度或行为。
《國語辭典》:相煎何急  拼音:xiāng jiān hé jí
比喻彼此地位同等,关系密切,却相逼过甚。参见「相煎太急」条。
分類:迫害
《国语辞典》:红色恐怖(红色恐怖)  拼音:hóng sè kǒng bù
共产党对其反对者所实施的逮捕、刑讯、暗害、屠杀等政治迫害行动。
《国语辞典》:高压手段(高压手段)  拼音:gāo yā shǒu duàn
强制、残酷的迫害方法。如:「独裁者采取高压手段,企图消灭反对者的抗争。」
《国语辞典》:被害妄想症  拼音:bèi hài wàng xiǎng zhèng
病名。经常有被人迫害的妄想或歧视的妄想,是妄想性精神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国语辞典》:种族迫害(种族迫害)  拼音:zhǒng zú pò hài
一国政府对其境内的少数民族施以高压、迫害或差别待遇等行为,称为「种族迫害」。
《国语辞典》:乘人之厄  拼音:chéng rén zhī è
趁人危难时加以要挟或迫害。《聊斋志异。卷一○。神女》:「子诚敝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厄。」也作「乘人之危」。
《国语辞典》:残贤害善(残贤害善)  拼音:cán xián hài shàn
摧残、迫害贤能良善的人。《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国语辞典》:赤色中国(赤色中国)  拼音:chì sè zhōng guó
共产党的标志多用赤色,且以各种斗争、清算为屠杀迫害的手段,故称共产党占据下的中国大陆为「赤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