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45,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赤城霞起连天姥
共话连床雨(又作:连床谈至晓)
范祁连
鲁连乘舟(又作:鲁连射书 ...)
及瓜
连枝树(又作:连理树枝)
惠连
惠连清兴(又作:愧惠连)
火烧连云栈
济江篇
玉树连
玉连环(又作:解连环 ...)
万株连绮,人堕莺飞
连钱贵
连江锁
典故
赤城霞起连天姥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四〈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慌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典故
共话连床雨
  
弟兄对榻
 
连床谈至晓
 
相关人物
韦应物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八 韦应物〈示全真元常〉【案:元常。赵氏生。】
余辞郡符去,尔为外事牵。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始话南池饮,更咏西楼篇。无将一会易,岁月坐推迁。

简释

对床夜雨:喻好友、兄弟的欢聚。宋苏轼《送刘寺丞赴余姚》:“中和堂后石捕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例句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白居易 雨中招张司业宿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苏轼 东府雨中别子由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苏轼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典故
范祁连

相关人物
范羌

参考典故
范羌归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国弟子)耿恭〉~722~
会关宠已殁,蒙等闻之,便欲引兵还。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36~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故时彊,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閒,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馀小众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唐·张守节正义:「初,月氏居敦煌以东,祁连山以西。敦煌郡今沙州。祁连山在甘州西南。」

例句

还将张博望,直救范祁连。 杨凝 从军行

典故
一发下城
 
一矢聊城飞去
 
一矢解世纷
 
一笴
 
一箭书
 
下燕城
 
下聊城
 
射聊城
  
田单惭取聊
 
破聊城
 
箭镞无书
  
聊城功
 
聊城矢
 
聊城笴
 
飞一箭
  
鲁连乘舟
 
鲁连射书
   
鲁连箭书

相关人物
田单
 
鲁仲连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而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齐弃南阳,断右壤,定济北,计犹且为之也。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于外,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僇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外之心,是孙膑之兵也。能见于天下。虽然,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车甲全而归燕,燕王必喜;身全而归于国,士民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乡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齐,则亦名不免为辱人贱行矣。臧获且羞与之同名矣,况世俗乎!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为鲁将,三战三北,而亡地五百里。乡使曹子计不反顾,议不还踵,刎颈而死,则亦名不免为败军禽将矣。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君计。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毙也。愿公择一而行之。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战国策》卷十三〈齐六·逍遥论〉
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一]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简释

鲁连箭:喻指不战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例句

秋深为尔持圆扇,莫忘鲁连飞一箭。 刘商 赋得赋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刘长卿 送卢侍御赴河北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张继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三

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 杜甫 收京三首之一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杜甫 渔阳

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 白居易 答箭镞

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 钱起 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

典故 
及瓜代
 
及瓜归
  
戍瓜
   
随瓜卸

相关人物
连称
 
齐侯


《春秋左传正义》卷八〈庄公·传八年〉~43~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

简释

瓜时:指七月。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瓜时犹旅寓,萍泛苦夤缘。”


例句

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 岑参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水国生秋草,离居再及瓜。 张说 岳州作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李白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名须麟阁上,好去及瓜还。 贯休 送人征蛮

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 骆宾王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骆宾王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典故  
连理树枝
 
双栖蝶
  
韩侯妇
  
韩凭恨
 
韩凭相思
 
韩凭蛱蝶
  
相关人物
宋康王
 
韩凭


《搜神记》卷十一~85~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简释

相思树:咏男女爱情。唐王初《即夕》:“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例句

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王初 即夕

韩凭舞羽身犹在,素女商弦调未残。 王初 青帝

可中得似红儿貌,若遇韩朋好杀伊。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七十

不学韩侯妇,衔冤报宋王。 邵谓 金谷园怀古

典故
相关人物
谢惠连


《南史》卷十九《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
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本州辟主簿,不就。……元嘉七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行参军。……其文甚美。又为雪赋,以高丽见奇。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文章并行于世,年三十七卒。

例句

惠连仍有作,知得从兄酬。 司空曙 送魏季羔游长沙觐兄

辅嗣外生还解易,惠连群从总能诗。 李嘉祐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

尔则吾惠连,吾非尔康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置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 李白 泾川送族弟錞

迢迢千里月,应与惠连同。 李华 寄从弟

报与惠连诗不惜,知吾斑鬓总如银。 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王维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不有惠连同此景,江南归思几般深。 翁承赞 对雨述怀示弟承检

雅论承安石,新诗与惠连。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典故
惠连清兴
 
愧惠连

相关人物
谢惠连


《昭明文选》卷十三南朝宋·谢惠连《雪赋》
注引沈约《宋书》曰:谢惠连,陈郡阳夏人也。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加知赏,本州辟主簿,不就,后为司徒彭城王法曹。为雪赋,以高丽见奇,年二十七卒。

例句

念物希周穆,含毫愧惠连。 李咸用 雪十二韵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高适 苦雪四首之二

典故
张良烧栈
 
火烧连云栈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例句

黥布开关,张良烧栈。 李瀚 蒙求

典故
济江篇

相关人物
谢惠连
 
谢灵运


《昭明文选》卷二十五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倾想迟嘉音,果枉济江篇。
《昭明文选》卷二十五南朝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

例句

济江篇已出,书府俸犹贫。 耿湋 送郭正字归郢上

归来莫忘此,兼示济江篇。 高适 秦中送李九赴城

典故 
偎琼树
 
玉树连
 
琼树倚
 
蒹葭倚玉树
 
蒹葭琼树
 
身倚玉

相关人物
夏侯玄
 
曹睿(魏明帝)
 
毛曾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魏志》曰:「玄为黄门侍郎,与毛曾并坐。玄甚耻之,曾说形于色。」
《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尚·(子)夏侯玄〉~295~
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于色。明帝恨之,左迁为羽林监。正始初,曹爽辅政。玄,爽之姑子也。累迁散骑常侍、中护军。

例句

共济已惊依玉树,随流还许醉金觞。 刘威 晚春陪王员外东塘游宴

小小豫章甲,纤纤玉树姿。 孟郊 子庆诗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李昌符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李端 慈恩寺怀旧

若教亲玉树,情愿作蒹葭。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露重金泥冷,杯阑玉树斜。 李贺 答赠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杨凝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倚玉翻成难,投砖敢望酬。 卢纶 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摄洛阳赴缑氏因题十四韵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醉来倚玉无馀事,目送归鸿笑复歌。 钱起 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皇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因美之)

楚山清洛两无期,梦里春风玉树枝。 鲍溶 寄薛膺昆季

典故  
连环情未已
 
连环玉
 
连环结
 
连环解
 
连环难解
 
齐后解环

相关人物
君王后
 
秦始皇


《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472~
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解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例句

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李商隐 赠歌妓二首

再三为谢齐皇后,要解连环别与人。 罗虬 比红儿诗之四十一

典故
万株连绮,人堕莺飞
 
金谷先春


《艺文类聚》卷八十六〈巢部上·梅〉~472~
〈梅花落〉诗: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梅花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满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隐处隐娇莺。桃李佳人欲相照,摘蕊牵花来并笑。杨柳条青楼上轻,梅花色白雪中明。横笛短箫悽复咽,谁知柏梁声不绝。
典故
连钱贵
 
锦障泥
 
障泥未解
 
马惜障泥

相关人物
王济之


《世说新语》下卷上《术解》
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例句

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霍聪 骢马

典故
千寻横铁锁
 
千寻锁
 
千寻铁锁
 
晋龙骧
 
楼船铁锁
 
王浚楼船
 
益部龙骧
 
连江锁
 
铁索千寻
 
铁索千寻沉江底
 
铁锁
 
铁锁楼船
 
铁锁横江
 
铁锁沈天堑
 
铁锁沈江
 
难锁长江断
 
龙骧下三蜀

相关人物
王浚


《晋书》卷四十二〈王浚列传〉~209~
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戌,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乙亥,诏进浚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例句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漢語大詞典》:对床夜雨(對牀夜雨)
风雨之夜,两人对床而眠。喻亲友相聚的欢悦。 唐 白居易 《雨中招张司业宿》:“能来同宿否,听雨对牀眠。” 宋 苏轼 《送刘寺丞赴馀姚》:“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牀听夜雨。” 宋 苏辙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诗:“射策当年偶一时,对牀夜雨失前期。”参见“ 对牀 ”。
《漢語大詞典》:对床(對牀)
两人对床而卧。喻相聚的欢乐。 唐 韦应物 《示全真元常》诗:“寧知风雪夜,復此对牀眠。” 宋 陆游 《访僧支提寺》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牀空嘆白云深。” 金 元好问 《寄答景元兄》诗:“故人相念不相忘,频著书来约对牀。” 郁达夫 《寄养吾二兄》诗:“来岁秋风思返棹,对牀应得话沉沦。”
分類:相聚欢乐
《國語辭典》:风雨对床(風雨對床)  拼音:fēng yǔ duì chuáng
原指朋友相聚,对床共语。语本唐。韦应物 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比喻兄弟或亲友团聚重逢,倾心交谈之情。宋。苏辙 舟次磁湖前篇自赋后篇次韵:「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也作「对床风雨」、「对床夜语」、「夜雨对床」。
《漢語大詞典》:燕将书(燕將書)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燕 将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谗之 燕 , 燕 将惧诛,因保守 聊城 ,不敢归。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后以“燕将书”指劝归或劝降的书信。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属国征戍久离居, 阳关 音信絶能疏。愿得 鲁连 飞一箭,持寄思归 燕 将书。”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一:“暂屈 汾阳 驾,聊飞 燕 将书。”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自 香积寺 北之捷,王师振威,贼徒胆落, 严庄 来降, 思明 纳款, 河 北事势,折简可定,故用 仲连 射书事。”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飞书(飛書)  拼音:fēi shū
1.匿名的书信。《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纪》:「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也作「蜚条」。
2.急速递送书函。《晋书。卷二三。乐志下》:「飞书告喻,响应来同。」
《漢語大詞典》:鲁连书(魯連書)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 聊城 乱, 田单 遂屠 聊城 。”后以“鲁连书”谓以文克敌,不战而胜。 唐 李白 《奔亡道中》诗之三:“仍留一隻箭,未射 鲁连 书。” 宋 苏轼 《送蒋颖叔帅熙河》诗:“愿为 鲁连 书,一射 聊城 笴。”
分類:克敌
《漢語大詞典》:鲁连箭(魯連箭)
同“ 鲁连书 ”。 唐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 陈琳 檄,我书 鲁连 箭。”
《國語辭典》:及瓜  拼音:jí guā
1.瓜熟的时节。指约定的时间。唐。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诗:「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2.女子年满十六岁。泛指成年。
《國語辭典》:及瓜而代  拼音:jí guā ér dài
原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而相约每年瓜熟时前往交接。语出《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癸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后指任期届满时,由他人来接替。宋。陈师道〈代罢郡谢执政书〉:「顾无施设之劳,不觉岁时之逝。及瓜而代,曾不滞留,奉身以还,又逃罪戾。」
《國語辭典》:瓜时(瓜時)  拼音:guā shí
任期届满之日。参见「瓜代」条。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初筮民曹姑小试,骎骎相及瓜时。」
《國語辭典》:瓜代  拼音:guā dài
本指瓜熟时赴戍,来年瓜熟时再派人接替。语出《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后比喻工作期满,换人接替。《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适逢瓜代回国,到京覆命。」
《國語辭典》:瓜期  拼音:guā qí
任满更代之期。参见「瓜代」条。《福惠全书。卷三二。升迁部。清钱粮》:「然此务宜留心于瓜期将届之前,恐迟,则时日仓卒,料理之弗遑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某任都城隍已满,乞公早赴瓜期。」
《國語辭典》:相思树(相思樹)  拼音:xiāng sī shù
1.植物名。豆科相思树属,常绿乔木。初生叶二回羽状,假叶单叶状,狭长,互生。头状花序金黄色,腋生。荚果扁平,线形,种子七至八粒。常作为行道树及庇阴树。材质为良好家具及薪炭材料。
2.传说中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朋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之树。韩朋娶妻何氏,妻美,后为康王所夺,韩朋含怨自杀,妻亦随之。康王大怒,命两冢相望,隔夜冢上长出梓木,树栖鸳鸯,常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称其木为「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
《國語辭典》:连枝树(連枝樹)  拼音:lián zhī shù
比喻恩爱夫妻。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短桑科长不出连枝树,沤麻坑养不活比目鱼。」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不肯垒花台,装绣槛,灌香泥,壅宿土,趁东风培养起连枝树。」
《漢語大詞典》:青陵粉蝶
太平寰宇记卷十四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大夫 韩凭 取妻美, 宋康王 夺之, 凭 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青陵粉蝶”指离别的妻室。 唐 李商隐 《蜂》诗:“ 青陵 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刘学锴 等集解:“末联‘青陵粉蝶’喻指妻室,谓其不必离恨重重,二月春回日暖,自当‘蜂’‘蝶’相逢也,此慰之之语。”
分類:离别妻室
《漢語大詞典》:韩凭(韓憑)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
《國語辭典》:韩朋(韓朋)  拼音:hán péng
人名。战国时宋康王舍人,娶妻何氏。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后朋被囚,怨愤而自杀,不久妻亦随之。后有鸳鸯一对,常栖树头,交头悲鸣,或以为是韩朋夫妇的精魂。也作「韩凭」。
《漢語大詞典》:韩凭(韓憑)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
《漢語大詞典》:韩蝶(韓蜨)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四·济州“ 韩凭 冢”引 晋 干宝 搜神记:“ 宋 大夫 韩凭 娶妻美, 宋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蝶。”后因以“韩蜨”指殉情而死的妇女的精魂。 唐 李商隐 《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 韩 蜨翻罗幙, 曹 蝇拂綺窗。”
《國語辭典》:惠连(惠連)  拼音:huì lián
1.柳下惠和少连的并称。皆古代传说中的隐士。《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2.晋谢惠连的才学深为其族兄灵运所称赏,故后世称才华洋溢的弟弟为「惠连」。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漢語大詞典》:倚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明帝 使后弟 毛曾 与 夏侯玄 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案此言二人品貌极不相称。后以“倚玉”谓高攀或亲附贤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唐 黄滔 《元薛推先辈启》:“虽惭陋质,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诚而倚玉。” 明 李贽 《雨后访段严庵禅室兼怀焦弱侯旧友》诗之二:“兴来聊倚玉,老去欲抽簪。”
《漢語大詞典》:玉连环(玉連環)
套连在一起的玉环。战国策·齐策六:“ 秦始皇 甞使使者,遗 君王后 玉连环,曰:‘ 齐 多知,而解此环不?’” 鲍彪 注:“两环相贯。” 唐 李商隐 《赠歌妓》诗之一:“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 城危莫破颜。”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舅太太﹞説着,把自己胸坎儿上带的一个玉连环,拴着一个怀镜儿,解下来给姑娘带上。”
分類:玉环
《漢語大詞典》:解连环(解連環)
(1).战国策·齐策六:“ 秦始皇 尝使使者遗 君王后 玉连环,曰:‘ 齐 多智,而解此环不?’ 君王后 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 君王后 引椎椎破之,谢 秦 使曰:‘谨以解矣!’”后以“解连环”比喻解决难题。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立春日》词:“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清 郑燮 《与丹翁书》:“此等辞令,固非庸手所能,亦非狠手所办,真是解连环妙手。”亦省作“ 解环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酷儒莠书:“其意盖倣 齐 君王后 以椎解环,不知环破即解,乱丝斩之仍不治也。”
(2).词牌名。又名《望梅》《杏梁燕》。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词谱》卷三四:“此调始自 柳永 ,以词有‘信早梅偏占阳和’,及‘时有香来,望明艷遥知非雪’句,名《望梅》。后因 周邦彦 词有‘妙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 张辑 词有‘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语燕’句,又名《杏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