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远迈(遠邁)
(1).高远豪迈。晋书·嵇康传:“ 康 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羣。”
(2).远远地超过。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事例:“我皇上崇儒重道,远迈帝王,似兹旷典,所宜肇举。” 清 冯桂芬 《〈广西乡试录〉序》:“圣朝养士二百年,文治彬鬱,远迈前古。”
(3).远行。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是以翘心浄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宋 苏舜钦 有《闻京尹范希文謫鄱阳因成此诗以寄且慰其远迈也》诗。
《國語辭典》:流放  拼音:liú fàng
将罪犯放逐到偏远处。《汉书。卷二六。天文志》:「八月丁巳,悉复蠲除之,贺良及党与皆伏诛流放。」
《國語辭典》:华裔(華裔)  拼音:huá yì
1.旧指华夏边陲地区。晋。张协 七命:「若乃华裔之夷,流荒之貊,语不传于輶轩,地不被乎正朔。」
2.中华民族的后裔。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清德本关西,遥遥溯华裔。」
3.旅居海外的华人后代。如:「有些华裔科学家表现杰出,受到世人瞩目。」
《漢語大詞典》:遥应(遥應)
谓远远地配合呼应。清史稿·万传:“是时 王杲 领 建州 ,与 韃靼 东西遥应,窥 辽 塞, 万 支拄其间不令合。” 江地 《捻军史初探·皖北根据地失守与张洛行殉难》:“ 浙 东的 法国 洋枪队和 浙 西的 左宗棠 部 湘 军正相互遥应着阴谋夹攻 杭州 。”
《國語辭典》:配流  拼音:pèi liú
将罪犯发配流放到偏远地方。也作「流配」。
《漢語大詞典》:蛮陬(蠻陬)
泛指南方边远地区人民聚居处。文选·左思〈魏都赋〉:“蛮陬夷落,译道而通。” 张载 注:“陬落,蛮夷之居处名也。一名聚居为陬。”晋书·刑法志:“ 江 左无外,蛮陬来格。” 唐 李涉 《岳阳别张祜》诗:“ 巫峡 洞庭 千里餘,蛮陬水国何亲疏。”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国家建学徧宇内,蛮陬海徼,莫不有学。”
《國語辭典》:远裔(遠裔)  拼音:yuǎn yì
远代的子孙。《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赞曰》:「淳维远裔,名王之馀。」也称为「远胄」、「远孙」。
《漢語大詞典》:适远(適遠)
谓到远地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古盖谓适远为陟,曰:‘若陟遐必自邇。’犹今人言上路也。”
分類:远地
《漢語大詞典》:塞曲
边远地区的乐曲。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嚮,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漢語大詞典》:典藩
镇守偏远地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朝士献诗》:“ 朱巽 草制云:某官夙负官材。 真宗 令出典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秦会之 丞相卒, 魏道弼 作参政,委任颇专,且大拜矣……久之, 道弼 出典藩。”
《漢語大詞典》:炎陬
指南方炎热边远地区。 宋 蔡襄 《四贤一不肖·余靖》诗:“炎陬此去数千里,橐中狼耤唯蠹书。”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迺知炎陬譎诡,固不止於再稻八蚕已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海天行:“ 述祖 虽炎陬贱民,而志切云霄。”
《漢語大詞典》:东鄙(東鄙)
(1).东部边境。春秋·襄公十二年:“王二月, 莒 人伐我东鄙。”左传·昭公五年:“ 竖牛 取东鄙三十邑,以与 南遗 。”
(2).指东部僻远地方。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 仲宣 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 南朝 齐 孔稚圭 《谢赐生荔支启》:“信西 岷 之嘉珍,谅东鄙之未识。”
《漢語大詞典》:四隩
亦作“四奥”。
(1).四方的边远地区。书·禹贡:“九州攸同,四隩既宅。”后汉书·蔡邕传:“洪源辟而四隩集,武功定而干戈戢。”南齐书·乐志:“澄明临四奥,精华延八乡。”
(2).引申为四方的邻国。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序》:“五方率职,四隩入贡。”
(3).四方边远地区的人。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乐只衎而欢飫无匱,都輦殷而四奥来暨。” 李善 注:“四隩来暨,言四方之人皆来。”周书·文帝纪上:“今圣明御运,天下清夷,百寮师师,四隩来暨。”
《漢語大詞典》:远守(遠守)
任职远方。亦指边远地方的官吏。 唐 韦应物 《送刘评事》诗:“笼禽羡归翼,远守怀交亲。” 唐 刘禹锡 《奉天平令狐相公》诗:“远守宦情薄,故人书信来。”
《漢語大詞典》:边外(邊外)
(1).边境之外的地方。 汉 王充 论衡·指瑞:“何故远去中国,处於边外。” 元 阎复 《丞相阿术赠谥制》:“边外开边,四达弗庭之域;将门出将,三持分閫之权。”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豆腐:“今四海九州,至边外絶域,无不有此。”
(2).边远地区。宋书·徐湛之江湛等传论:“ 世祖 弱年轻躁,夙无朝宠,累任边外,未尝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