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征服  拼音:zhēng fú
战胜、使屈服。《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猜没有别的,去年老人家在贵州征服了一洞苗子,一定是这个表题。」
《漢語大詞典》:遗智(遺智)
馀智;尚未发挥运用的智慧。 宋 刘跂 《宣防宫赋》:“至於人靡遗智,天不爱祉, 石城 金 墉,屹立亭峙。” 明 李东阳 《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於是谋有遗智,勇有遗力,深居燕息,优游容与於都邑廛市之中,识者盖深惜之。”
《漢語大詞典》:运衡(運衡)
(1).指运转的玉衡星。文选·张衡〈东京赋〉:“摄提运衡,徐至於射宫。” 薛综 注:“玉衡,北斗中星,主迴转。”《隋书·高祖纪上》:“ 尧 得太尉,已作运衡之篇; 舜 遇司空,便敍精华之竭。”
(2).运用衡量的准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是以立范运衡,宜明体要。” 周振甫 注:“运衡,用秤,运用评价準则。”
《國語辭典》:活字  拼音:huó zì
印刷上所使用的字模。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所发明,刻铸单个文字或符号,排版时可以自由组合,反覆使用。旧时多以胶泥、木头、铜、铅等材料铸成,今则多以铅、锑、锡合金等代替。
《漢語大詞典》:设变(設變)
谓运用机变。晋书·毛宝传:“乃设变力战,悉获其米,虏杀万计。”北史·侯深传:“ 荣 曰:‘ 深 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 宋 许洞 虎钤经·料用地形:“兵贵设变,不能以变用兵,虽得地利无益也。”
分類:运用机变
《漢語大詞典》:博喻
(1).谓对各种知识能广泛而深入地理解。《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孔颖达 疏:“博喻,广晓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者,前能广解,后乃可为人作师也。”
(2).广泛地运用比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慎到 析密理之巧, 韩非 著博喻之富。” 周振甫 注:“韩非子《内外储》《说林》,多举事例作喻。” 清 王晫 《快说续纪序》:“广引博喻,错襍无端。”
《漢語大詞典》:词儿(詞兒)
(1).韵文文体之一。即词。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三个爱这 柳七官人 ,曾作一首‘词儿’为証。”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才指手画脚的向大家説道:‘方才这 十三妺 姐姐不是在庙里墻上题那两行《北新水令》的词儿吗?’”
(2).指词话。 元 明 时的一种说唱艺术。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谢恩光拯济皆无恙,编作本词儿唱。”
(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也指说话、文章中的语句。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我的题目中用了‘组织’这一个词儿。”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他是专门被派来招呼剧团的,在这一带是有名的‘瞎架’。起先,我不知道这个词儿,后来才体会到,就是好摊事管事的人。”
《國語辭典》:切脚(切腳)  拼音:qiè jiǎo
旧时以两字之音拼合成一字之音的注音方法。《二家宫词。宋。徽宗》:「曲里字难相借问,随时切脚注花笺。」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六。切脚语》:「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间见之于书史中,如以蓬为勃笼,槃为勃闽、铎为突落、叵为不可、团为突栾、钲为丁宁。」也称为「切韵」。
《漢語大詞典》:遣用
使用,运用。 清 林则徐 《广东舟师实难分遣赴浙会剿片》:“虽通省外海水师额兵向有二万,而分之则见少,实尚不敷遣用。”
分類:运用
《漢語大詞典》:内消
(1).中医治疗痈疽的一种方法。即运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尚未化脓的肿疡得到消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内消治法歌》:“内消表散有奇功,脉证俱实用最灵。”
(2).紫荆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紫荆:“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其皮色红而消肿,故疡科呼为肉红,又曰内消,与何首乌同名。”
《漢語大詞典》:运情(運情)
运用心志。后汉书·张衡传论:“推其围范两仪,天地无所藴其灵;运情机物,有生不能参其智。”
《漢語大詞典》:运古(運古)
运用古典。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此种眼前琐事,随手写来,不使一典,不著一词,而情味悠然,低徊不尽,较之运古鍊句者更进矣。”
分類:运用古典
《漢語大詞典》:抒词(抒詞)
运用词语,表达词意。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近时 朱竹垞 、 查初白 有《水碓》《观造竹纸》联句,层次清澈,而体物之工,抒词之雅,丝丝入扣,几无一字虚设。”
《國語辭典》:案例  拼音:àn lì
同类案件的实例。如:「心理学上有个案例和这名病人的情况很相似。」清。徐珂《清稗类钞。帝德类。高宗严办伪稿案》:「凡属此案例应拟罪人众,蒙朕格外宽宥,务宜痛自改悔,动尊君亲上之天良,戒造言喜事之恶习,安静守分,庶不致良苗化为稂莠,永受朕保全爱养之恩。」
《漢語大詞典》:字舞
运用队形变化,组成各种字样的舞蹈。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舞者,乐之容也……古之能者不可胜记,即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 唐 王建 《宫词》之十七:“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傀儡子》:“字舞者,以身亚地布成字也。今庆寿锡燕,排场作‘天下太平’字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