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阿众(阿衆)
迎合多数人。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夫贤者之为人臣,不损君以奉佞,不阿众以取容。”
分類:迎合多数
《漢語大詞典》:阿指
迎合别人意旨。汉书·平帝纪:“太僕 王惲 等二十五人前议 定陶傅太后 尊号,守经法,不阿指从邪。”
《漢語大詞典》:佞哀
为了迎合取媚,故意做作的哀痛。文选·潘岳〈西征赋〉:“驱吁嗟而妖临,搜佞哀以拜郎。” 李善 注:“ 邓曄 于 匡 起兵南乡, 莽 愈忧,不知所出。 崔发 曰:‘周礼,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 莽 乃率羣臣至南郊,搏心大哭,诸生甚悲哀,及能颂策文,除以为郎也。”
《國語辭典》:谄泪(諂淚)  拼音:chǎn lèi
为讨好别人、博取怜悯而流的眼泪。唐。张仲方驳赠司徒李吉甫谥议〉:「谄泪在脸,遇便则流。」
《漢語大詞典》:党然
阿附迎合貌。 唐 李翱 《从道论》:“道之公,余将是之,岂知天下党然而非之;道之私,余将非之,岂知天下謷然而是之。”
分類:阿附迎合
《漢語大詞典》:悒纳(悒納)
依违随人,曲从迎合。汉书·酷吏传赞“ 张汤 以知阿邑人主,与俱上下”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邑,音人相悒纳之悒。” 宋 苏舜钦 《朱君墓志铭》:“五任十有五年,据法平直不挠,未尝过差,然不肯悒纳上官,故无有通荐者。”
《國語辭典》:望风希指(望風希指)  拼音:wàng fēng xī zhǐ
察言观色,企图迎合对方的意旨。形容谄媚阿谀的行为。《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也作「望风承旨」。
《漢語大詞典》:媮合苟容
谓苟且迎合以求容身。汉书·贾山传:“﹝ 秦皇帝 ﹞退诽谤之人,杀直諫之士,是以道諛媮合苟容……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 颜师古 注:“媮与偷同。”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究观圣意,本欲求贤自助……岂欲使左右大臣媮合苟容,出入唯唯,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窃取利禄,以养妻子而已哉!” 明 归有光 《夏淑人六十寿序》:“居公之位,食公之禄,未尝乏人也,能不媮合苟容,摧折於万乘之威,而尽言天下之事者,几人哉!”
《漢語大詞典》:偷合苟从(媮合苟從)
迎合顺从。汉书·元帝纪:“媮合苟从,未肯极言,朕甚閔焉。” 颜师古 注:“媮与偷同。”
分類:迎合顺从
《國語辭典》:偷合苟容  拼音:tōu hé gǒu róng
苟且迎合,取悦别人,以求容身。《荀子。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新唐书。卷一三二。吴兢传》:「臣诚恐天下骨鲠士以谠言为戒,桡直就曲,斲方为刓,偷合苟容,不复能尽节忘身,纳君于道矣。」也作「偷合取容」、「苟合取容」。
《國語辭典》:媮合苟容  拼音:tōu hé gǒu róng
奉承苟且,以求容身。《汉书。卷五一。贾山传》:「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媮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
《漢語大詞典》:一迎一和
一味迎合。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分類:一味迎合
《國語辭典》:仰人鼻息  拼音:yǎng rén bí xí
依靠别人鼻子里呼出的气息而勉强存活。比喻依靠他人生活或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北齐。杜弼檄梁文〉:「解其倒悬,仰人鼻息。」
《漢語大詞典》:邀饰(邀飾)
谓迎合别人,求得奖饰。旧唐书·刘仁轨传论:“世称 刘乐城 与 戴至德 同为端揆, 刘 则甘言接人,以收物誉; 戴 则正色於下,推美於君。故 乐城 之善於今未弭,而 戴氏 之勣无所闻焉。呜呼!高名美称,或因邀饰而致远;深仁至行,或以韜晦而莫传。”
《国语辞典》:损者三友(损者三友)  拼音:sǔn zhě sān yǒu
对自己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包括善于迎合人意、善以媚态劝诱人、巧言而过于谦恭者。《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汉书。卷九三。佞幸传。邓通传》赞曰:「故仲尼著损者三友,王者不私人以官,殆为此也。」
《国语辞典》:顺头顺脑(顺头顺脑)  拼音:shùn tóu shùn nǎo
迎合他人而不违抗。《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你以后顺头顺脑的,不要扭别,你凡事都顺从著,别要违悖了他的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