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绳逐(繩逐)
谓纠举其过失而斥逐之。南史·贺琛传:“斗筲之人,诡竞求进,运挈瓶之智,徼分外之求,以深刻为能,以绳逐为务,长弊增姦,实由於此。”
《國語辭典》:绳愆纠谬(繩愆糾謬)  拼音:shéng qiān jiū miù
举发错误,纠正过失。《书经。囧命》:「绳愆纠谬,革其非心,俾克绍先烈。」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昔周之太仆,绳愆纠谬;秦之御史,职主文法。」
《漢語大詞典》:生功止过(生功止過)
鼓励立功,防止过失。韩非子·说疑:“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於明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
《漢語大詞典》:顺美匡恶(順美匡惡)
孝经·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后因以“顺美匡恶”谓歌颂美善,匡正过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及 大禹 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 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詹鍈 义证引 郑玄 《诗谱序》:“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國語辭典》:饰非遂过(飾非遂過)  拼音:shì fēi suì guò
知错却加以遮掩,而造成过失。《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國語辭典》:饰非文过(飾非文過)  拼音:shì fēi wèn guò
遮掩过失、错误。《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唐。颜师古。注:「谓人有坚为辩言,不以诚质,学于非道,虽博无用,饰非文过,辞语顺泽,不听教命。」也作「护过饰非」、「文过饰非」。
《國語辭典》:救过不赡(救過不贍)  拼音:jiù guò bù shàn
唯恐来不及补救过失。《战国策。秦策二》:「若死者有知,先王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太史公曰》:「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也作「救过不给」、「救过不暇」。
《漢語大詞典》:剧疵(劇疵)
严重的过失。《宋书·律历志下》:“至若立圆旧误, 张衡 述而弗改, 汉 时斛铭, 刘歆 诡谬其数,此则算氏之剧疵也。”
分類:严重过失
《漢語大詞典》:匡恶(匡惡)
纠正过失。语出孝经·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唐玄宗 注:“匡,正也;救,止也。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及 大禹 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 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漢語大詞典》:谏尸谤屠(諫尸謗屠)
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喻劝谏无益于事。 唐 柳宗元 《天对》:“ 幽 祸挐以夸,惮 褒 以渔。淫嗜薎杀,諫尸谤屠。孰鳞漦以徵,而化黿是辜!”
《漢語大詞典》:绞讦(絞訐)
急切指责别人的过失。后汉书·李云传论:“曷其绞訐摩上,以衒沽成名哉。” 李贤 注:“绞,直也,訐,正也。” 金 元好问 《御史程君墓表》:“犯父子之至难,孰绞訐而上劘。”明史·卢洪春等传论:“绞訐摩上,君子弗为。读其忠厚之意薄,而衒沽之情胜也。”
《國語辭典》:落不是  拼音:lào bù shi
遭到责备、处分。《红楼梦》第四五回:「我宁可自己落不是,岂敢带累你了。」也作「落包涵」。
《國語辭典》:迷而知反  拼音:mí ér zhī fǎn
迷失正道而及时觉察,回归正途。比喻知错能改。《三国志。卷六。魏书。袁术传》:「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迷而知反,去道不远,可不三思?」
覆讳过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心)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所作恶行,讳忌人知,不自发露,无悔改心,是以流转生死也。
十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为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三、善不随从,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随喜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四、三业造恶。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起杀盗淫妄贪瞋等过,无恶不作,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所造恶事虽不广,而作恶之心,遍布一切处以所欲恼害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六、恶心相续。谓诸众生唯起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七、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之恶行,忌讳人知,不自发露,无改悔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八、不畏恶道。谓诸众生心性阴很,不知戒律,于杀盗淫妄种种恶事,无不作之,于恶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九、无惭无愧。谓诸众生为愚痴所覆造诸恶业,上不惭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十、舍无因果。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舍而为无,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出止观四之一。(二)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二、生重惭愧。谓修行之人,剋责往昔,我无羞无耻,弃舍净行,习诸恶行,天见我之隐罪,是故惭于天,人知我之显过,是故愧于人,以是翻破无惭无愧之心也。三、生大怖畏。谓修行之人自念人命无常,一息不续,千载永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忏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恶道之心也。四、发露忏悔。修行之人所有过失,不自隐覆,发露忏悔,以是翻破覆讳过失之心也。五、断相续心。谓修行之人所作恶行,既忏悔已,即更决定不作恶事,以是翻破恶念相续之心也。六、发菩提心。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恼人,今则广起救济之心,遍于虚空界,利益众生,以是翻破遍布之恶心也。七、断恶修善。谓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是翻破三业造恶之心也。八、守护正法。谓修行之人昔自灭善,见他人行善,亦生嫉妒无随喜之心,今则守护正法方便增广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随喜之心也。九、念十方佛。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十、观罪性空。谓修行之人,无始以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作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则罪性无依处,以是观破无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观四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摄教未尽过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教相判释,当于判释中摄一切之教,不能摄尽即是过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