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虚饰(虚飾)
(1).虚假不实;浮夸、粉饰。后汉书·殇帝纪:“閒者郡国或有水灾,妨害秋稼。朝廷惟咎,忧惶悼惧。而郡国欲获丰穰虚饰之誉,遂覆蔽灾害。”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玄象告变,传位元子,名号虽殊,政犹己出,迹有虚饰,事非宪典,聪明临下,何易可诬。”《东周列国志》第一○三回:“汝乃造谤,污衊乘舆,为此灭门之事,尚自巧言虚饰,摇惑军心。拿住之时,碎尸万段!”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这过误,在内是因为太要虚饰,在外是因为太依附或利用了先驱。”
(2).犹浮文,浮华。周书·文帝纪下:“﹝ 太祖 ﹞性好朴素,不尚虚饰,恒以反风俗、復古始为心。”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尽管国事如焚,诸事从简,但是今日毕竟是正旦受朝,所以皇家的虚饰派头仍然同往年一样。”
(3).过分褒奖。饰,奖饰。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虚饰宠章,委成御侮,臣知不愜,物谁谓宜?”
(4).犹虚构。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小説至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靡不备具本原,掩其虚饰。”
《國語辭典》:忒煞  拼音:tè shà
太甚、过于。宋。李流谦〈于飞乐。薄日烘晴〉词:「笑溪桃、并坞杏,忒煞寻常。」《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这老官儿真个忒煞古怪,所以有这样事,也得他经一遭儿,警戒下次。」也作「忒杀」、「忒甚」。
分類:过分
《漢語大詞典》:过论(過論)
过头话;过分的言论。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鄙人尝持一説,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 日本 人降伏於我国旂下之日,确有所见,非过论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谓 中国 之旧学自甲骨之出而另辟一新纪元,自有 罗 王 二氏考释甲骨之业而另辟一新纪元,决非过论。”
《國語辭典》:折断(折斷)  拼音:zhé duàn
用外力把东西弄断。如:「折断树枝」。
《國語辭典》:吝啬(吝嗇)  拼音:lìn sè
气量狭小,用度过分减省。《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曹洪》:「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宋史。卷三一二。列传。曾公亮》:「性吝啬,殖货至钜万。」
《國語辭典》:溺爱(溺愛)  拼音:nì ài
过分宠爱。南朝梁。江淹 空青赋:「赵妃燕后,秦娥吴娃,溺爱靡意,魂飞离。」《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示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
《國語辭典》:过谦(過謙)  拼音:guò qiān
过于谦虚。如:「这件事只有你能胜任,请不用过谦了。」《红楼梦》第四○回:「姨太太今儿也过谦起来,想是厌我老了。」
《漢語大詞典》:过幸(過倖)
见“ 过倖 ”。
亦作“ 过幸 ”。 谓蒙受过分的宠爱。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帝知其精勤,数加恩赏,疾病存问,赐医药。在位多所荐达,宠遇甚盛,议者讥其过倖。”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启》:“於野拙之分,实以过幸,若非殊恩,岂可觖望。”
《國語辭典》:淫靡  拼音:yín mǐ
奢靡浮华。如:「淫靡之风不可长。」《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淫靡之声,欣之者众。」
《漢語大詞典》:过信(過信)
(1).留宿二日以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2).过分相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这是大哥过信我、体贴我,我感激还説不尽,那里还有不好的呢?” 钱锺书 《围城》三:“ 唐小姐 抱歉过信表姐,气愤时说话太决绝,又担忧 鸿渐 失神落魄,别给汽车电车撞死了。”
《漢語大詞典》:奢愿(奢願)
过分的愿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貲薄,不敢有奢愿。” 清 黄景仁 《登镇海城楼观海》诗:“一越而三千,奢愿何时释?”
分類:过分愿望
《漢語大詞典》:水淫
指有洁癖而过分喜好洗涤的人。南史·儒林传·何佟之:“﹝ 佟之 ﹞性好洁,一日之中洗涤者十餘过,犹恨不足,时人称为水淫。”
《漢語大詞典》:流靡
谓过分华美;委靡不振。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李陵集》《与苏武书》,词采壮丽,音句流靡。观其文体,不类 西汉 人,殆后来所为。”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夫以近世风俗之流靡,自虽士大夫之才,势足以进取,而朝廷尝奬之以礼义者,晚节末路,往往怵而为奸。” 宋 李清照 词论:“自后 郑 卫 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
《國語辭典》:挑剔  拼音:tiāo tī
1.苛求责备,吹毛求疵。《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现在开了这个大门,以后尽多尽用,部里头还能再多来挑剔我们吗?」《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幸而这先生是济川拜服的,有些错处,可以将就过去,也不来挑剔先生了。」
2.拨弄。如:「挑剔灯火」。唐。姚合 天竺寺殿前立石诗:「苔黏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
3.雕琢、塑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体态是二十年挑剔就的温柔,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
《國語辭典》:溢恶(溢惡)  拼音:yì è
过分的责备。《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朱子语类。卷五七。孟子。离娄下》:「称人之善,不可有心于溢美;称人之恶,不可溢恶,皆不为己甚之事也。」
分類:过分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