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5,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四塞
边烽
边民
边患
远戍
东边
亭长
边吏
边关
北边
极边
金川
犯边
乌孙
海口
《國語辭典》:四塞  拼音:sì sài
1.四方藩卫的国家。《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
2.四境均有要塞、天险,比喻险固。《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
3.充塞四方。《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其夏,黄雾四塞终日。」《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布雾散。」
4.四方蔽塞。宋。文天祥〈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漢語大詞典》:边烽(邊烽)
亦作“邉烽”。
(1).边疆报警的烽火。 唐 沈佺期 《塞北》诗之一:“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明 梵琦 《居庸关》诗:“渠答自今收战马,兜铃无復置边烽。”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其有边烽传警, 潢池 弄兵,敌国外患之来,羣盗满山之变。”
(2).指代边境上的战事。 南朝 梁 徐悱 《白马篇》:“闻有边烽急,飞候至 长安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戎昱:“ 宪宗 时,边烽累急,大臣议和亲。” 明 冯梦龙 《女丈夫·红拂投主》:“金戈纷逐,铁马争驰,眼观邉烽四起,指日 西京 累卵危。” 清 顾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诗:“贼马与边烽,相将溃 中夏 。”
(3).借指边疆。《隋书·房陵王勇传》:“虽北夷猖獗,尝犯边烽,今城镇峻峙,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参见“ 边疆 ”。
《國語辭典》:边疆(邊疆)  拼音:biān jiāng
远离国家中心区域的边境,与内地对称。在中国大陆,边疆范围,一般分为地理边疆(即国防边疆)、人文边疆(又分民族、文化、政治边疆)、历史边疆三种。《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何物强藩,诱致邻寇,荡摇我边疆,俘杀我人民!」《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在位三十五年,幸托天地祖宗,海宇升平,边疆无事。」
《漢語大詞典》:边民(邊民)
边境地区的老百姓。史记·匈奴列传:“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復故约,以安边民。”后汉书·邓训传:“ 训 抚接边民,为 幽部 所归。”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故边民之逃而入虏,它不足虑,惟恐有此辈一二在其中耳。” 周恩来 《在中缅两国边境人民联欢大会上的讲话》:“举行这样的边民联欢大会,让 中 缅 两国边民之间建立更广泛和密切的直接接触,对于促进 中 缅 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國語辭典》:边患(邊患)  拼音:biān huàn
边境上的祸患、乱事。《北史。卷三八。列传。裴佗》:「时突厥强盛,都蓝可汗妻大义公主即宇文氏女,由是数为边患。」《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然刘崇自高平既败之后,气沮力竭,必未能遽有边患。」
《漢語大詞典》:远戍(遠戍)
(1).谓戍守边疆。 汉 蔡邕 《述行赋》:“勤诸侯之远戍兮,侈 申子 之美城。”后汉书·庞参传:“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农功消於转运,资财竭於徵发。”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企羡:“尔乡 刘司马 远戍西鄙,今安否?”
(2).边境的军营、城堡。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七:“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明 冯梦龙 《精忠旗·狱中哭啼》:“试看那远戍埋云,惨惨昏昏。”
《國語辭典》:东边(東邊)  拼音:dōng biān
东方、东侧。如:「日出东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回:「东边日出,西边下雨,天道还在雨处?还在晴处?」
《國語辭典》:亭长(亭長)  拼音:tíng zhǎng
秦汉之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长,掌理捕劾盗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此外,于都亭及门亭亦设有亭长,职掌相同。
《漢語大詞典》:边吏(邊吏)
边境地区的官吏。管子·问:“问於边吏曰:小利害信,小怒伤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尔之马岁至,吾数皮而归资。边吏请致詰也,天子念尔有劳,故下詔禁侵犯。” 明 张居正 《答蓟镇总督王鉴川言边屯》:“公图之皆已有绪,要在边吏着实奉行。” 清 方式济 《陇头水》诗:“田夫入城不隔宿,边吏年年在边地。”
《國語辭典》:边关(邊關)  拼音:biān guān
边境上的关口。《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汲黯》:「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
《國語辭典》:北边(北邊)  拼音:běi biān
方位名。一般以日出的方向为东边,面向东边的左方为北边,也称为「北方」。
《漢語大詞典》:极边(極邊)
非常遥远的边境。 唐 刘言史 《赋蕃子牧马》诗:“磧浄山高见极边,孤峯引上一条烟。” 五代 王仁裕 《从蜀后主幸秦川上梓潼山》诗:“盛德安疲俗,仁风扇极边。”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且当於边 淮 先募弓弩手,耕极边三十里之地。” 鲁迅 《而已集·文艺和革命》:“外国是革命军兴以前,就有被迫出国的 卢梭 ,流放极边的 珂罗连珂 。”
《国语辞典》:金川  拼音:jīn chuān
河川名。在四川西边境,有大、小金川之分,大金川为大渡河的上源,发源于大雪山脉,南流合大渡河,注入岷江;小金川为大金川的支流,源出懋功县西北梦笔山,流经懋功县西南与大金川合,称为「大渡河」。其地为大小金川土司地,清乾隆时作乱,为官军所平。
《漢語大詞典》:犯边(犯邊)
侵犯边境。后汉书·崔駰传:“时 鲜卑 数犯边,詔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新五代史·死事传·张敬达:“ 清泰 三年, 契丹 数犯边。”金史·宣宗纪下:“ 夏 人犯边,元帅 石盏合喜 破之。”
《國語辭典》:乌孙(烏孫)  拼音:wū sūn
国名。汉时建于西域,其位置相当于今新疆境内温宿县以北,伊宁市以南之地。
《國語辭典》:海口  拼音:hǎi kǒu
1.内河通海的地方。亦指临海的地方。唐。方干 陆山人画水诗:「但有片云生海口,终无明月在潭心。」
2.形容人的口部大而深。《诗经。大雅。生民》唐。孔颖达。正义:「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龙颜之类。」
3.誇口、说大话。如:「誇下海口」。
4.城市名。位于海南岛琼山县北。参见「海口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