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2,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辞费
诡辞
饰辞
淫辞
辞说
辞说
辞翰
辞达
辞客
辞义
入辞
辞春
谢辞
辞疾
辞辇
《國語辭典》:辞费(辭費)  拼音:cí fèi
1.说而不做。《礼记。曲礼上》:「礼不妄说人,不辞费。」唐。孔颖达。正义:「言而不行为辞费。」
2.言辞多而无意义。如:「这篇文章结构松散,辞费而冗长。」
分類:废话
《國語辭典》:诡辞(詭辭)  拼音:guǐ cí
1.说假话,搪塞敷衍。《谷梁传。文公六年》:「故士造辟而言,诡辞而出。」也作「诡词」。
2.虚妄饰词,颠倒黑白。《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析辩诡辞,以挠世事。」也作「诡词」。
《漢語大詞典》:饰辞(飾辭)
(1).修饰言辞、文辞。庄子·天地:“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 汉 王充 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銓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呼徵质为 周 郑 ,谓霍乱为 博陆 。”
(2).托辞掩饰。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虚浮不实之辞。汉书·王嘉传:“时冬月未尽二旬,而 相 心疑 云 寃,狱有饰辞。” 颜师古 注:“饰辞,假饰之辞,非其实也。”
《國語辭典》:淫辞(淫辭)  拼音:yín cí
不合乎正道的放荡言辞。《孟子。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漢語大詞典》:辞说(辭説)
(1).言辞。礼记·礼运:“祝嘏辞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説,士之荣叶、皮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2).犹意见,看法。
(3).谈话。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行必联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邻,言也辞説之与参。欢然有会於心,而若有所得。”
《漢語大詞典》:辞说(辭説)
(1).谓以言辞打动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敬通 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2).指说服、打动人的口才。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 周 道衰,学校废,陵夷至於 战国 ,而游士始多,然彼皆逞其辞説,以取一时之功名富贵。”
《漢語大詞典》:辞翰(辭翰)
(1).文章,著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李善 注:“ 蔡邕 《何休碑》曰:‘辞述川流,文章云浮。’” 李周翰 注:“言辞翰盛如草华也。” 唐 皮日休 《白太傅》诗:“谁谓辞翰器,乃是经纶贤。” 清 黄宗羲 《钱屺轩先生七十寿序》:“所谓古文者,非辞翰之所得专也。一规一矩,一折一旋,天下之至文生焉。其又何假於辞翰乎?”
(2).指书翰。北史·房彦谦传:“﹝ 薛道衡 ﹞重 彦谦 为人,深加友敬。及为 襄州 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
《國語辭典》:辞达(辭達)  拼音:cí dá
言辞足以表达心意。《论语。卫灵公》:「辞达而已矣。」三国魏。何晏。集解:「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
《漢語大詞典》:辞客(辭客)
指诗人。 唐 杜牧 《初春雨中寄江南许浑先辈》诗:“辞客倚风吟暗澹,使君迴马溼旌旗。” 前蜀 韦庄 《东阳赠别》诗:“大抵行人难诉酒,就中辞客易沾衣。”
分類:诗人
《國語辭典》:辞义(辭義)  拼音:cí yì
文辞的意义。如:「这篇课文的辞义艰深,讲解起来较为费力。」
《韵府拾遗 支韵》:入辞(入辞)
公羊传伐齐纳纠纳者何入辞也其言伐之何伐而言纳者犹不能纳也
《分类字锦》:辞春(辞春)
白居易 别元九诗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
《國語辭典》:谢辞(謝辭)  拼音:xiè cí
表达谢意的文字或言辞。如:「班代表的那篇毕业谢辞写得文情并茂,十分感人。」
《國語辭典》:辞疾(辭疾)  拼音:cí jí
推说有病。唐。元稹《莺莺传》:「次命女:『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
《漢語大詞典》:辞病(辭病)
(1).以身体有病为由推辞不就某种职务或不做某件事。后汉书·郭丹传:“大司马 严尤 请 丹 ,辞病不就。”
(2).谓害怕生病而推辞做某种有损健康的行为。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荒乘不知疲,醉死岂辞病。”
《漢語大詞典》:辞辇(辭輦)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成帝 游於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輦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 三代 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辞輦”为称颂后妃之德的典实。 晋 潘岳 《西征赋》:“壮当熊之忠勇,深辞輦之明智。” 唐 白居易 《昭德王皇后挽歌词》:“凤引曾辞輦,蚕休昔採桑。”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向使 柳氏 以色选,则当熊辞輦之诚可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