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1,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肥辞
肤辞
服辞
瞽辞
辞布
辞呈
辞祸
辞灶
辞荫
辞味
辞愬
辞世颂
辞面
错辞
调辞
《漢語大詞典》:肥辞(肥辭)
谓辞藻浮泛,空话连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徵也。”
分類:辞藻浮泛
《漢語大詞典》:肤辞(膚辭)
亦作“ 肤词 ”。 肤浅空泛的言辞。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不然,虽口诵万言,吟千首,浮响肤辞,不从中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今急切相需,乃不破一文,乃仅以肤词迂説相敦勉,所谓道义之交,固如是乎?”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弔慰悉属肤辞,故不欲以陈言相闻。”
《漢語大詞典》:服辞(服辭)
见“ 服词 ”。
《漢語大詞典》:服词(服詞)
承认罪责之词。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 立 奏言:‘呪诅谋反,大逆无道。’责问 冯太后 ,无服词。”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作“服辞”。
《漢語大詞典》:瞽辞(瞽辭)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旧唐书·崔融传:“时政得失,小子何知,率陈瞽辞,伏纸惶惧。”
《漢語大詞典》:辞布(辭布)
谓市场上为钱物而引起的争讼。周礼·地官·司市“辟布” 汉 郑玄 注:“故书辟为辞。 郑司农 云:‘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孙诒让 正义:“因争泉物而辞讼,谓之辞布。”参见“ 辟布 ”。
《漢語大詞典》:辟布
古代买卖双方就钱币出入事发生争执,管理市场的胥吏对此加以审察,定其是非曲直,谓之“辟布”。周礼·地官·司市:“凡万民之期于市者,辟布者、量度者、刑戮者,各于其地之敍。” 郑玄 注:“辟布,市之羣吏考实诸泉入及有遗忘。” 孙诒让 正义:“盖凡万民买卖,贾直既定,而所与泉布或与所约之数不相应,或已付贾而物主诈称未付者,皆就其敍,案问其是非也。”
《國語辭典》:辞呈(辭呈)  拼音:cí chéng
请求辞职的签呈。如:「为了表示对这次事件的负责,他决定明天向上级递出辞呈。」
《漢語大詞典》:辞祸(辭禍)
避开祸害。 明 刘基 《郁离子·聚天下者犹的》:“是故辞祸有道,辞其的而已矣。”
分類:避开祸害
《漢語大詞典》:辞灶(辭竈)
旧俗称送灶神上天为“辞灶”。在腊月廿三或廿四日举行。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礼,夏祀灶,今以季冬。虽与古异,实本功令,乃云灶神於是月二十四日,上天言人功罪,设糕餳酒脯之属以送之,名曰辞灶。愚诬之甚,盖惑於晦日上天之説,遂误以祠为辞耳。”参见“ 送灶 ”。
《國語辭典》:送灶  拼音:sòng zào
中国传统节俗。旧俗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于人间鉴察众人言行善恶,并于每年岁末返回天庭述职,故人们多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以糖果祭祀灶神,称为「送灶」。也称为「送神」、「祭灶」、「小年」、「谢节」。
《分类字锦》:辞荫(辞荫)
唐书李怀远传怀远少孤嗜学宗人欲藉以高荫怀远辞退而曰因人之势高士耻之假荫而官吾志邪
分类:知耻
《漢語大詞典》:辞味(辭味)
文辞的意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
分類:文辞意味
《漢語大詞典》:辞愬(辭愬)
见“ 辞诉 ”。
《漢語大詞典》:辞诉(辞訴,辭訴)
亦作“ 辞愬 ”。
(1).诉讼。宋书·徐湛之传:“时尚书令 何尚之 以 湛之 国戚,任遇隆重,欲以朝政推之。凡诸辞诉,一不料省。”
(2).谓借故推辞。 唐 赵璘 因话录·宫:“上后谓次对官曰:‘ 韦温 ,朕每欲用之,皆辞诉,又安用 韦温 ?’” 宋 苏辙 《论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状》:“惟有冬教一月之法,三路以被边之故,民习为常,不敢辞愬。”
《高级汉语词典》:辞世颂
遗书
《漢語大詞典》:辞面(辭面)
当面辞别。帝王出征时辞告父庙,为尊亲的礼仪。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禰者,言子辞面之礼,尊亲之义也。”
《漢語大詞典》:错辞(錯辭)
谓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错,通“ 措 ”。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漢語大詞典》:调辞(調辭)
修辞。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饰貌以彊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
分類: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