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辑录(輯錄)  拼音:jí lù
收集记录,汇编成书。宋。朱熹〈中庸章句序〉:「凡石氏之所辑录,仅出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析。」
《国语辞典》:杂著(杂著)  拼音:zá zhù
辑录各种杂体文章的著作。
《國語辭典》:曲谱(曲譜)  拼音:qǔ pǔ
1.传统学者以记录曲牌体式、句法格律等,以示作词的书。如太和正音谱称为「曲谱」;而以纪录宫调,工尺板眼以示唱法的书则称为「宫谱」。
2.戏曲、音乐等的乐谱。
3.书名。清康熙时王弈清等奉敕撰,十四卷,每曲各详其音律,并加考订。
《國語辭典》:类书(類書)  拼音:lèi shū
一种旧式辞典。系从各种书籍中采辑资料,然后按其性质内容分类编排,以便查寻资料用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由于有些类书徵引许多现已佚失的古籍,故对于辑佚考證古籍有很大的帮助。也称为「分门书」。
《國語辭典》:裒辑(裒輯)  拼音:póu jí
汇集编辑。宋。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卷四一。跋御制尊寿皇圣帝圣政序记》:「爰命史臣,裒辑圣政,铺张表出,作宋一经。」
分類:收集辑录
《国语辞典》:金石文  拼音:jīn shí wén
1.镌刻于钟鼎、碑碣上的文字。
2.书名。明朝徐献忠撰,七卷。辑录三代以来金石之文,商一卷、周一卷、秦一卷、汉五卷。然未能博徵金石,音训异同,传写亦多舛误,间有附论,亦皆以意推求,别无考證。
《漢語大詞典》:序说(序説)
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称为“序说”。如 宋 朱熹 《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二书之前都有《序说》,辑录有关 孔 孟 身世、言行及前人评论 孔 孟 的材料。
《漢語大詞典》:书钞(書鈔)
亦作“ 书抄 ”。 资料的辑录。亦指辑录资料而成的书籍。有时用作书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孔融 孝廉,但谈嘲戏; 曹植 辨道,体同书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大明 、 泰始 中,文章殆同书钞。”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东方朔书钞》二卷,今亡。
《漢語大詞典》:搜辑(搜輯,蒐輯)
搜求辑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莲花诗:“ 杜祁公 以厚德称,而絶句精工乃尔。诗藪·杂编搜辑殆无餘力,復遗此,因録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四:“本朝七十九科矣,搜辑科名意在斯。”自注:“八岁得旧《登科録》读之,是搜辑二百年科名掌故之始。” 刘师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逸书之中,其首应搜辑者,为 晋 人、 宋 人、 齐 梁 人所撰各文章志。”
蒐輯:1.搜集。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尝欲蒐辑往牒汇为一书,以考昔人经武之略。”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姑》:“余案头《东坡集》,乃 蜀 中新刻本,蒐辑虽富,恐不尽可信也。”
(2).整顿。新唐书·王绍传:“自 张愔 后,兵骄难治, 绍 蒐辑军政,推诚示人。”
《國語辭典》:补辑(補輯)  拼音:bǔ jí
蒐辑、修订。如:「他从事古籍的补辑工作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也作「补葺」。
《國語辭典》:序目  拼音:xù mù
1.目次、目录。
2.序言和目录。
《漢語大詞典》:璇星
亦作“璿星”。亦作“琁星”。 星名。北斗第二星。太平御览卷九六六引《春秋运斗枢》:“琁星散为橘。” 明 孙瑴 古微书辑录此条作“璇星”。后即以“璇星”指橘。 清 周亮工 《橘》诗:“于野璿星大,过 淮 枳树新。”
《漢語大詞典》:裒录
收集辑录。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 质 与其子 异 裒録 助 所为《春秋集註总例》,请 匡 损益。”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顾前人裒録謡谚者,如 郭氏 茂倩 之《古乐府解题》, 左氏 克明 之古乐府……则有謡无谚。”
分類:收集辑录
《漢語大詞典》:采辑(采輯)
搜集辑录。 明 陆深 《停骖录》:“予同县人 卫君庸 知州事,尝採辑史传文,集为《唐忠臣録》。”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五二:“则採辑诗赋四六中最下俗艷语,用为 无盐 之粉黛。咏叹淫佚之意,百无一存。”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是以不惮辛勤,广为採辑,附纸分送。”
搜采编辑。 明 钱德洪 《〈传习录〉跋》:“同门 曾子 才汉 得 洪 手抄,復傍为采辑,名曰《遗言》。”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 国藩 尝采辑国朝诸儒言行本末。”
《漢語大詞典》:辑佚(輯佚)
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六节:“他们利用自己在文字、音韵等学科方面的成就,对儒家经典和诸子史籍进行了注疏、辨伪、校勘、辑佚等工作,作出了不少成绩。”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序》:“把 唐 宋 已佚的各种诗话,采集编订,使昔人辑佚的范围更为廓充一些。”